第三章 風雲帳下奇兒在梁晉爭霸之李存勖、朱友貞

在五代十國後期,周世宗柴榮胸懷大志,決心統一中國,當然他也有這個實力。但周世宗之前還有一個統治者也具有統一中國的實力,這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

李存勖的軍事天才勿庸質疑,《舊五代史》作者薛居正曾經評價李存勖:“以雄圖而起河、汾,以力戰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國祚中興,雖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圖受命,亦無以加也。”。但同時李存勖在達到人生高潮的時候,卻突然從軍事天才變成了政治弱智,“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靳吝貨財,激六師之憤怨;征搜輿賦,竭萬姓之脂膏。”,結果國亡身死,為天下笑。

以李存勖的軍事天才,只要他哪怕有周世宗柴榮一半的政治才能,都有可能完成統一大業,畢竟當時的統一形勢比較明朗。天下十分,李存勖至少占得七分,而且剩下的只有五六個割據小政權,實力較弱,如果李存勖能“兼弱攻昧”,用不了幾年,天下就可統一。果真如此,那我們就無從尋覓一代聖主柴榮的英雄事跡,而“被部下逼迫當皇帝”的趙匡胤更會落得青史無名,最多我們能從浩如煙海的故紙堆中尋到“某某節度使趙匡胤”的名字,但是歷史無法假設。

曹操還沒有成名的時候遇上名士許子將,許子將認定曹操是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和曹操一樣,李存勖也遇過一個“伯樂”,這個人正是前面提到過的唐昭宗李曄。有一次,李存勖跟著老爹李克用去拜見唐昭宗,昭宗一見李存勖大驚失色,說道:“這個小家夥長的與眾不同!”據說“李亞子”這個品牌商標的持有人正是唐昭宗,昭宗說過“此子可亞其父”,所以世稱李存勖為李亞子。

李克用和老對頭朱溫鬥了幾十年,沒有分出來勝負,帶著遺憾離開人世,李存勖在靈前繼位晉王,時年二十四歲。李存勖剛繼位不久,怕輿情不服,便提出要把晉王的位子讓給叔父李克寧。李克寧又不笨,知道侄兒要他配合演場戲,自然演的跟真事一般,“推辭”掉了李存勖的“好意”。

可還沒有等李存勖獎賞叔父演戲不錯的時候,李克寧在多嘴婆妻子孟氏和李存顥的撩拔下,竟然想“假戲真做”,把李存勖的人頭當成送給朱溫的見面禮,然後他當晉王,並願做梁朝的附庸。李存勖在太監張承業的幫助下,一舉拿下李克寧,梟首了事,一場大亂冰消瓦解。

說起這個太監張承業,很有傳奇色彩,他本在唐宮用事,後來跟隨了李克用,經常提出一些正確的建議。李克用也從不拿他當太監使喚,李存勖對他也非常尊重,大小事情一體茲問,足見張承業在晉陽的地位。

李存勖初立不久,雖然也取得過三垂岡、柏鄉之戰等重大戰役的勝利,但畢竟他的威信還不足以孚眾望。必須消滅一個勁敵,來樹立自己的威望,畢竟父親打下的老本總有吃完的時候,吃別人的不如吃自己的舒服。李克用死前曾遺他三矢,其中一矢便是指幽州的劉守光,而且相對朱溫來說,劉守光實力較弱,而且劉守光“地方兩千裏、帶甲三十萬”,如果能把幽州拿下來,不僅能樹威,而且能擴大自己的戰略外圍。

主意已定,李存勖於梁乾化二年(公元 912年,李存勖方面稱天佑十年。此後為了連接方便,只稱五代的正式年號),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經飛狐(今河北淶源)東進,王鎔、王處直部出祁溝討伐劉守光。

而劉守光已經在一年前自稱大燕皇帝了(比真正的大燕皇帝慕容垂差遠了),按常理說,兒子當皇帝,老子應該做太上皇,比如劉邦的老爹劉太公。可劉守光當皇帝,他老子劉仁恭照樣當他的俘虜。劉守光聽說河東軍來伐,也知道害怕,連忙發兵抵禦。但沒想到河東軍實在是厲害,很快就把周邊的州縣打包送給了李存勖,只剩下幽州一座孤城,讓劉守光來過“孤家寡人”的癮。

劉守光忙向梁朝求救,而這時的“大梁皇帝”是朱友珪,他正忙著“穩定局勢”呢,哪有功夫去搭理什麽劉守光,自然是泥牛入海。劉守光又求契丹主耶律阿保機,阿保機同樣沒理他。劉守光見大勢已去,無奈何只好向周德威投降,不過卻開出了一個條件:“我要親自向晉王投降。”李存勖也不想把滅燕的首功留給周德威,這本是自己樹立威信的好機會,怎能憑白給了周德威?李存勖留張承業守晉陽,帶著幾位大將親征幽州。

這時的李存勖雖然能打的武將也不算少,但李存勖卻對手下少了一個李存孝而耿耿於懷,這時的李存孝已經死了十八年了。提起李存孝,在五代的名氣實在大的“駭人聽聞”,李存孝可是野史演義中的“五代第一條好漢”,地位可堪比隋唐第一條好漢李元霸(虛構出來的好漢)。李存孝本名安敬思,是李克用的幹兒子,排行第十三,江湖人稱“十三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