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南明的北風 華北地區的反清運動(第3/5頁)

侯方域與阮大鋮無私怨,他之所以這樣做,乃受俠妓李香君之勸,讓他不要受阮大鋮之諂而墮家世清望。弘光帝得立後,阮大鋮掌政南京,尋仇於侯方域。這小夥子跑得快,連夜出城渡江,往依高傑得免。

日後,清軍占南京,侯方域投降。回到河南老家。這位雄視一世的古文名家一直才不得展,只能侍父作文,屢次想明經及第報效新朝,但運氣不好,青衫落第,無由進京為“大清”獻力。

即使他為張存仁獻上《剿撫十議》,計議得行,人未堪用。不久,他又後悔自己失節明朝,悒悒成疾,得病而死,時年才三十七歲。

翩翩佳公子,竟為濁世塵!

孤注一擲爭意氣——姜瓖的大同“反正”

姜瓖此人,應該是也明末清初的典型人物。一生如墻頭草,左右搖擺不定。

明朝,對姜氏不薄。姜家一門兄弟濟濟,其中三個皆是明軍高級將領。姜瓖之兄姜讓,陜西榆林總兵;姜瓖本人,大同總兵;姜瓖之弟姜瑄,山西陽和副總兵。軍侯世家,一門三將,應該盡忠報國才對,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明朝大大的不忠。

當初,李自成洶洶而來,見明朝天下大勢已去,姜氏兄弟中的姜讓首先在陜西向李自成投降。為表“忠心”,他潛至大同,為大順軍向弟弟勸降。哥倆一拍既和,但大同還有一個文官“政委”——巡撫衛景瑗。他一心事明,忠心不貳。姜瓖於是四處放風,散布說衛景瑗是李自成米脂老鄉,一直想降賊,同時他把自己打扮成忠明的義士。

人心向背之下,大同守衛極盡歸姜瓖。他不敢怠慢,立即大開城門迎降李自成。

大同堅城如此易得,深出李自成都市意料,他不喜反氣,責罵姜瓖說:“朝廷以如此要害重鎮委付於你,為什麽你連抵抗都不做,立即投降?”怒惱之下,李自成撥劍要殺面前這個降將。多虧大順的“制將軍”張天琳勸說,好歹讓闖王收起怒氣,依舊以姜瓖留守大同,並留張天琳為主將,率少部分大順軍監軍。

明朝的大同巡撫衛景瑗,雖為文臣,錚錚鐵漢,任憑老鄉李自成低聲下氣相勸,就是不降。最後,李自成嘆氣:“衛先生既然不歸於我,我也不殺你,送你回老家養老吧。”衛景瑗趁看守的人松懈,上吊自殺,明白無誤地為大明死節。由此,更反襯出姜瓖騎墻派的不義。

後來,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消息傳至山西,姜瓖立刻行動。他聯合早先和他一起歸降大順軍的弟弟、陽和守將姜瑄,出奇不意攻入大同,殺掉了大順軍將領張天琳和為數不多的大順士兵,占據大同,並攻下代州、寧武等地。

但降清之前,他行了一步臭棋:推立了明朝的棗強王為主,“奉明宗社”。這時候,他以為滿洲軍是“為明報仇”,遲早要退回山海關的老窩。

多爾袞大怒,“切責之”,嚇得姜瓖心神不定。切責歸切責,當時大順軍未滅,南明勢力方熾,清廷還需要這些投獻的鷹犬,多爾袞仍舊讓姜瓖主持大同軍務。美瓖送子入京為質後,以為自己已經和大清穿了連襠褲,上疏要求在山西“練兵十萬”。他的初衷是為清朝效犬馬之勞,殊不料此舉讓多爾袞更加生疑——當時“大清”總兵力才十多萬,你姜瓖在山西要“練兵十萬”,意欲為何?

姜瓖不知情,傻乎乎在山西、陜西賣死力為清軍打仗,招撫諸邑之余,與滿蒙聯軍一起合擊大順軍高一功部,斬獲無算,為清廷立下殊功。

進京入覲,姜瓖意驕志滿,以為多爾袞肯定要好好表揚他。為了保險起見,他事前還給多爾袞的親信、大漢奸馮銓送去大筆珍寶。不料,馮銓老混蛋出人意料地“拒腐蝕永不沾”,把珍寶立刻上交清廷,以擺脫私交前明舊將的幹系。

結果,多爾袞沒見著,姜瓖在北京遭到了滿清內院大學士剛林的“質訊”,責問他擅立明朝棗強王等“不法”事情,嚇得這位降將叩頭如搗蒜,惟恐被清廷立時“正法”。

還好,多爾袞只想給他個“下馬威”,並無殺他禁他之心,最後由剛林傳旨,讓姜瓖“洗心革面,功罪相抵,戴罪立功”,放他回大同。

憤懣滿胸,還要裝出誠惶誠恐的樣子。姜瓖皮笑肉不笑一直繃著,回到大同。

自此,他對清朝既疑又恨,重新騎上墻頭觀風向。

順治五年接連發生的金聲桓、李成棟的“反正”,讓姜瓖十分心動。

當年十一月,蒙古喀爾喀一部入邊騷擾,清廷緊張,多爾袞派英王阿濟格、端王博洛等率大軍趨大同,意在戌守要鎮。聽到此訊,姜瓖驚疑,認定清廷是要拿自己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