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將軍奮劍南天起 李成棟反正

每每讀明末歷史,總為史可法、張煌言、陳子壯、夏完淳、瞿式耜、何騰蛟、李定國等等這些明王朝的忠臣赤子扼腕嘆息,也常常因阮大鋮、馬吉翔、孫可望、劉承胤、陳邦傅等等奸臣佞賊而切齒欲碎。至於吳三桂、耿精忠、尚可信這樣一直食明朝俸祿最終而又因個人私利反復多端的“貳臣”,無論生前死後,都為人們所不齒。上述諸人,黑白忠奸分明,一生事業易辯。就連曾為明朝浴血苦戰,最後在內外交困之下不得不降附清廷並“竭盡忠心”的祖大壽、洪承疇等人,也早在乾隆帝年間被明白無誤地列入《貳臣傳》,棺蓋而論定。

毋須多言,投降後侍奉新主再誠心,道德上的汙點無論如何難以拭揩幹凈。因此,忠心耿耿與首鼠兩端,氣宇軒昂與猬瑣低賤,剛毅偉岸與懦弱虛偽,堅貞爽直與狡詐奸滑,皆淋漓盡致,一眼望穿。

在波瀾壯闊、血肉橫飛的明、清交替之際,惟獨有一個人的一生歷程難以用“忠”或“奸”加以定奪,更難以用“好”或“壞”來對他個人加以形容——“揚州十日”大屠殺中有他為清兵賣力殺戮的前驅身影;“嘉定三屠”則完全是由他一人屠刀上舉發號施令而造成的慘劇;他是擊滅南明諸帝之一隆武帝朱聿鍵的“首功”之將;還是生擒紹武帝朱聿粵的“不替”功臣。

為了滿清,他立下赫赫戰功,可稱是滿清攻滅南明江浙,福建、兩廣等廣大地區的第一功臣。

不可思議的是,恰恰是忽然一念之間,這個人良心發現,搖身一變,成為南明永歷帝的不貳忠臣,與金聲恒、王得仁一起在南中國“反正”,重新成為明朝的“忠臣義士”。

重換明朝裝束之後,他蹈死不顧,為明王朝死而後已。最後,為了為報答一位紅顏之死,這位曾經殺人不紮眼的三心二意的將軍,竟能置安危於不顧,亂流趨敵,赴水而亡,最終被南明天子親口謚“忠烈”二字,贈太傅、寧夏王——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大名鼎鼎、難以定論的明末大人物:李成棟!

“諸賊”出身 亂世沉浮——李成棟“出山”的時局

據明末大儒王夫之《永歷實錄》記載,李成棟是陜西寧夏人,字廷玉,起身群盜,後被明朝官軍招降,官至都督同知。顯然,這位好漢是明末大起義中的佼佼者,乃李自成勇將、綽號“翻山鷂”高傑的屬下。

李成棟自己也有個外號,名“李訶子”。雖是盜賊出身,李成棟在“義軍”中幹活時間應該不長。何者,從他的頂頭上司高傑就可以推斷得出。

高傑在睢州被許定國誘殺,作為部下的李成棟等人帶兵屠陷睢州,殺人盈野,但仍被弘光朝廷視為“人民內部”矛盾,加上惹禍的許定國降清,朝廷就更對高傑諸將皆不予追究,仍舊命他們領兵鎮守徐州、穎州等地,李成棟還被任命為徐州總兵。

揚州陷落前後,李成棟率軍向清軍投降。日後,作為滿清鷹犬,他在江南地區所作最大的惡事,就是“嘉定三屠”,對江南人民犯下累累血債。

經過如此慘酷的“三屠”,江南大部分地區遠近始剃發,自稱大清順民。

可見,血海肉山終於使反抗的烈焰漸趨熄滅。李成棟因為這些“赫赫”功勞,被提拔為江南巡撫。不久,清廷又把他調往東南,派他去平滅南明的另一個皇帝隆武帝。

隆武帝一家三口的人頭獻上,李成棟更得清廷垂青。清廷下令,讓他與佟養甲一起,駐軍福州。

隆武帝“禦駕親征”之前,留下自己的四弟朱聿[钅粵] 在福州留守。1646年(隆武二年)八月福州陷落,朱聿粵倉惶乘船逃往廣州。

不久,隆武帝死訊傳出。十月,瞿式耜、丁魁楚等人在肇慶擁立永明王朱由榔(後來的永歷帝)於肇慶“監國”。

隆武朝的大學士蘇觀生與丁魁楚素有過節,福州陷落時他正在廣東募兵,出於個人恩怨,他提出“兄終弟及”之說,於十一月在廣州擁立朱聿[钅粵]

為“監國”。三天後,一行人就舉行登極大典,改元“紹武”。不到半個月,永明王朱由榔也在肇慶稱帝,改元永歷。

隆武帝時,就有魯王朱以海稱監國。現在,南明又出現二帝並存的局面,大敵當前,形勢如此嚴重,這些人仍蹈明後期的積習,互結朋黨,各援派系。

最為可嘆的是,蘇觀生還下令殺掉永歷朝的來使,激得永歷帝派兵部右侍郎林佳鼎舉兵“討伐”,紹武帝也派陳際泰向肇慶出發,旗號也是“討伐”。

十一月底,兩支南明“討伐軍”相遇於廣東三水。永歷軍先獲勝利,攻殺800多紹武兵,陳際泰狼狽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