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半明半滅大明朝崇禎帝的自殺和鳳子龍孫的下場(第2/31頁)

可以想象,所有的南明殉國者,他們臨終的思想狀態皆是一種高尚的憐憫。在死亡面前,他們感受著幸存同胞、敵人、變節者的悲苦,俯視著蕓蕓眾生的蠅營狗苟。那是一種怎樣超越人類二元性的心如止水的狀態啊。

所有的苦難和折磨,所有呼嘯而至的白刃和炮石,在這種超脫凡俗的偉大精神面前,變得那樣蒼白無力。

精神的偉大,超越了苟活生存的微渺智力。

所以,明末清初那些反抗民族奴役的烈士,會永遠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榮光。正因他們的存在,中華國家短暫的四分五裂,因停滯而產生的遍體鱗傷,甚至政權一時間的分崩離析,都能在強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下得以愈合創傷。

一切的幻像背後,是我們堅不可摧的信念。而這種信念所依憑的英雄個體,勢必成為真正的不朽者和中華文明永恒的旗幟。

正因為仁人志士的示範,我們古老的帝國才沒有成為霸業的化石,也沒有淪落為中空的巨大歷史殘骸。

一個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鳳子龍孫被拋入了歷史的深淵,但鮮活沸騰的靈魂,卻從帝國死亡的軀體上騰然而起,引導我們進入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本部南明史,在少量涉及李自成、張獻忠二人的評價部分方面,作者主要采用當時"官修"史書的資料。李自成內容的參考書目包括《崇禎長編》、《明亡述略》、《烈皇小識》、《槐國衣冠》、《赤眉寇略》、《大行驂乘》、《疆場裹革》、《甲申傳信錄》等時人筆記;張獻忠內容部分的參考書目包括《蜀碧》、《鹿樵紀聞》、《蜀警錄》、《墨堂叢語》、《聖教入川記》、《蜀龜鑒》、《蜀破鏡》、《行朝錄》、《甲申朝事小記》、《荒書》、《三垣筆記》、《客滇述》等時人筆記。作者觀點與解放後主流史學界觀點有所不同,或有偏頗之處,希望讀者鑒察。 2007年8月18日

第一章 半明半滅大明朝崇禎帝的自殺和鳳子龍孫的下場

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陰歷三月十八日。

北京紫禁城內。乾清宮。

座中三人,一男二女,正郁郁飲酒。

男人三十多歲,身材中等,面容清秀,神色倦怠。他頭戴烏紗折角向上的翼善冠,身穿明黃的盤領窄袖袍,前後及兩肩,各織有晃人眼目的金盤龍,一條以金、琥珀、透犀鑲嵌的玉帶束於腰間,腳登皂皮靴。如此裝束,非皇帝莫屬。不錯,此人,正是大明朝的崇禎皇帝。

在他對面,側坐著兩個女人。一位是皇後周氏,一位是貴妃袁氏。

兩個女人皆是盛裝。周皇後頭戴雙鳳翊龍冠,冠上滿綴金玉、珠寶和絕色翡翠,一金龍,二翠鳳,口銜珠滴,搖搖顫顫。身上,她著真紅大袖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繡著織金雲霞龍紋,鋪翠圈金,飾以珠玉墜子,華麗無比。袁貴妃頭戴鸞鳳冠,附以翠博山,大珠瑩耀,花釵橫斜。她也穿金繡鸞鳳的真紅大袖霞帔,紅羅長裙,只是衣服的圖案用織金及繡鳳紋,不用明黃線,沒有雲龍紋。

難道是崇禎帝後貴妃的天地一家春歡飲嗎?不,這是三個人的生死訣別時刻,他們正在喝斷頭酒!

北京城外,一整天下來,忽而黃沙障天,忽而淒風苦雨,忽而冰雹雷電。但是,最震人耳目的,是城外李自成農民軍震天的呐喊殺聲和轟隆隆的攻城炮聲,震耳欲聾。深處皇宮內殿,仍然能不時感受到劇烈的顫抖。

靜默許久,崇禎帝盡飲一杯,瞠目對周皇後和袁貴妃說:“事已至此,只有一死!”

看到崇禎皇帝眼中的怪異兇光,嬌小艷麗的袁貴妃頓時間懼從心起,鬼使神差一樣,她忽然拋杯跳起,轉身離席欲逃。

崇禎帝拔出腰間寶劍,趨身上前,一劍正捅袁貴妃後胸。美人頓時香消玉殞,血流遍地。

周皇後臉色煞白,不過,畢竟母儀天下多年,還能做到臨危不慌。她慢慢站起,向崇禎帝深施一禮,低聲說:“臣妾向陛下訣別!”言畢,未等崇禎帝開言,周皇後匆匆回到自己的坤寧宮。

國破家亡之際,這位大明朝皇後並無任何多余的言語,連遺言也沒給宮女們留下一句,平靜地以白綾上吊自殺。在她深沉的一聲嘆息過後,是頸骨斷裂的可怕聲音。

不久,已經有些醉意的崇禎帝搖搖晃晃趕到坤寧宮,望著吊在殿中的周皇後屍體,他忽然放聲大笑:“死得好!死得好!”……十七年的皇帝生涯,對於崇禎皇帝來講,只能用杜甫一句詩來概括:艱難苦恨繁霜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