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秦漢時社會組織(第2/12頁)

(2)及爽被誅,曹氏盡死,令女叔父上書與曹氏絕婚,強迎令女歸。文寧使風之。令女以刀斷鼻,血流滿床席。或謂之日:“人生世間,如輕塵棲弱草耳,何至辛苦乃爾?且夫家夷滅已盡,守此欲誰為哉?”令女曰:“聞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時,尚欲保終,況今衰亡,何忍棄之?”《三國志·爽傳注》引皇甫謐《列女傳》。彼其視衰亡時之不可棄背,尤甚於其盛時也。弘農王之見殺,謂妻唐姬曰:“卿王者妃,勢不復為吏民妻,自愛。”亦謂尊卑不敵,非以再嫁為不可,故其歸鄉裏,其父猶欲嫁之也。惟貞婦亦稍見重,故漢宣帝神爵四年有賜穎川貞婦帛;平帝元始元年,有復貞婦鄉一人之舉。然此自貴其信義,而亦非專責諸女子,故光武善赤眉酋長,本故妻婦無所改易;見《後漢書·劉盆子傳》。而馮衍亦自傷有去兩婦之名也。《後漢書·衍傳注》引衍《與宣孟書》。

《周官》媒氏、《管子》合獨之政,嫁娶本由官主,已見《先秦史》第十一章第一節。漢世遺意猶有存者。淮南王異國中民家有女者,以待遊士而嫁之是也。見《漢書·地理志》。降逮三國,錄奪婦女,以配將士之事尤多。《三國·魏志·杜畿傳注》引《魏略》,言畿初在河東,被書錄寡婦。是時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偶,依書皆錄奪,啼哭道路。畿但取寡婦,故所送少。《明帝紀》青龍三年《注》引《魏略》,言是時錄奪士女,前已嫁為吏民妻者,還以配士。既聽以生口自贖,又簡選其有姿色者內之掖庭。暴政之亟行,亦舊制之流失也。晁錯《論徙民塞下》曰:“人情非有匹敵,不能久安其處。”欲“亡夫若妻者,由縣官買予之”。王莽時,民犯鑄錢,伍人相坐,沒入為官奴婢,傳詣鐘官,到者易其夫婦,見第七章第二節。此乃其夫婦既經離散,官為擇配,非謂猶相匹偶,而故革易之,亦古者合男女之政也。然遂成為暴政,可見今古之異宜矣。

《漢書·王吉傳》:吉言“世俗嫁娶大早,未知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3)今觀班昭十四而適曹氏,見其所作《女誡》。陸績女郁生十三而適張白,見《三國·吳志·績傳注》。吉之言似信。然漢惠帝六年,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猶以其過遲為慮者,蓋亦蕃育人民之意耳。然亦可見當時習以十五為始嫁之年矣。

漢妃妾之制,初沿自秦,後武帝、元帝皆有增置,凡十四等,皆有爵秩。後漢惟皇後、貴人。貴人金印紫綬,奉不過數十斛。又有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並無爵秩。魏制凡十二等。見《漢書·外戚傳》、《後漢書·皇後紀》、《三國·魏志·後妃傳》。和、嬪、美、禦之制,乃王莽所偽托。見第七章第三節。《三國·魏志》:王朗上疏,言《周禮L》六宮內官百二十人,(4)《周官》無此文,蓋其說。而諸經常說,鹹以十二為限。《蜀志·董允傳》:後主欲采擇以充後宮,允以為古者天子後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強執不聽。可見莽世偽造之說,儒者並不之信也。大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凡三等;皇孫妻妾無號位,皆稱家人子;亦見《漢書·外戚傳》。諸侯王以令置八子,秩比六百石,見《漢書·高五王傳》。後漢制,諸王娶小夫人,不得過四十人,見《續漢書·百官志注》引胡廣說。以號位論,於古似未甚侈,然其所限人數,則稍褒矣,況其實,尚有不止於此者乎?貢禹言武帝後宮數千;諸侯妻妾或至數百;豪富民畜歌者至數十人;《漢書·史丹傳》言丹後房妻妾數十人是也。惟後漢梁節王暢上疏,自言臣暢小妻三十七人,尚未越法令所定。

漢世貴族,淫亂頗甚。趙翼《廿二史剳記·漢諸王荒亂》一條極言之。又雲:武帝姊館陶公主寡居,寵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見帝,乃獻長門園地。武帝喜,過主家。主親引偃出。偃奏館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謁。帝大歡樂,呼為主人翁。案事見《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女鄂邑蓋公主寡居。昭帝初立,年八歲,主以長姊入禁中供養。而主素私通丁外人。帝與霍光聞之,不絕主歡,詔外人侍長公主。上官桀諂外人,欲援列侯尚主例,為外人求封侯。(5)燕王旦亦上書,言陛下幸使丁外人侍公主,宜有爵號。《霍光傳》。趙氏以帝女私幸之人,天子聞之,不以為怪,親王大臣,且為上書乞封為可異,實則其可異尚有不止於是者。漢諸王荒亂,如第四章第六節所述者,或系病狂,不可以常理度。若漢武帝衛皇後,乃自帝幸平陽主家時,侍尚衣軒中得幸,可見貴人之淫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