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烈日余暉(第3/8頁)

  至於十七阿哥永磷恐怕是兄弟幾個中最不成器的。這個老兒子從小就不喜歡讀書,性情也輕佻浮躁。年紀稍長,就常常溜出宮禁,一身便服去外城狹路曲巷尋花問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皇帝八旬萬壽慶典前大封諸子,六阿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都封了王爵,永磷只封個貝勒,從此對皇位徹底死了心。他曾對親近的人說:“即使皇帝多如雨落,也不會有一個雨珠兒滴我身上。將來哪位哥哥當了皇帝,能把和砷府邸賜給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和砷敗後,他的同胞兄長嘉慶皇帝果然將為王公大臣垂涎的和府賜予永磷一半,從此,永磷燕居邸中,唯以聲色自娛而已。

  唯一還不讓皇帝失望的,只有十五阿哥了。

  和其他三個皇子比起來,皇十五子永琰不是最聰明的一個,卻是缺點最少的一個。

  十五阿哥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立為太子時年僅十三歲。他的生母魏氏,是漢人出身,系內務府包衣,外祖父為內管領清泰,身份並不高貴。

  但這個孩子有其他幾個不及的優點,“以勤學聞名”。他自認為天賦平常,所以學起習來異常用功,三九寒冬,深更半夜,還經常手不釋卷。史載他“以不學為戒,故三冬甲夜,孜孜於退食之時,遊情於聖賢之籍”。在他的詩集中每有這樣的詩句:“夜讀挑燈座右移,每因嗜學下重幃。”“更深何物可澆書,不用香醅用苦茗。”

  另一個突出之點是他的孝順與“端淳”。在乾隆的嚴厲督責下長大的永琰,品格端方,為人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他最大的長處就是能克制自己,不為任何聲色所誘惑,不做任何出格過分的事情。正史筆記,絕少關於他的負面記載。

  雖然有清一代,嚴禁皇子與大臣交接,然而通過皇子師傅這一渠道,朝野上下對這幾個皇子也並非毫不了解。據說,在四個皇子中,年僅十三歲的皇十五子是最懂事、最勤奮的一個。當時出使天朝的朝鮮使臣回國後,向他們的國王匯報見聞時多次說:“第十五子嘉親王永琰,聰明力學,頗有人望”,“皇子見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無令名,唯十五王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於禁中,聲譽頗多”。(《朝鮮李朝實錄》)

  歲月不待人,年過花甲的乾隆必須做出決定。他在傳位密詔中小心翼翼地寫下了永琰的名字,不過放下筆後,他一直不能驅走心中的忐忑。畢竟,十三歲這個年齡對於一個繼承人來說,是太小了,這棵看起來不錯的幼苗能否長成參天大樹,誰也不能確定。乾隆三十八年冬至,六十三歲的老皇帝到天壇祭天,跪在圜丘中心,默默向蒼天禱告:“我已經秘密立永琰為皇儲,然而此子年僅十三,性情未定。如果永琰有能力繼承國家洪業,則祀求上天保佑他諸事有成。如果他並非賢能之人,願上天讓他短命而死,使他不能繼承大統。我並非不愛自己的兒子,只是為祖宗江山計,不得不如此。”(《清高宗實錄》)

  雖然感情豐富,然而在這個政治超人心中,兒女之情與帝王的責任感比起來,恰如鴻毛之於泰山。

  好在上天似乎對永琰也比較滿意,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到六十年(1795年),永琰一直身體健康,他的表現,也越來越得到乾隆的肯定。到了舉行傳位大典的這一刻,在乾隆心中,為這個接班人打了八十分。

  讓皇帝滿意的有四點:

  第一,從性格上看,皇十五子少年老成。他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自制力強,富於恒心和毅力。他生活有常,舉止有度,學習勤奮,辦事認真,從不逾規矩一步。這是最讓乾隆欣賞的。

  第二,此人品質“端淳”,待人真摯,善於為他人著想。他富於同情心,十分重感情。他時時處處克己忍讓,生活儉樸,從不追求自己的個人享受。最為難得的是,這個皇子修養極佳,為人謙遜,很少發火,待人從無疾言厲色。

  第三,從學業上看,經歷了二十多年嚴格、系統、高質量的帝王教育,永琰的成績非常突出。永琰對儒家天理人心之學,頗有心得。他的修養是建立在學養的基礎之上,因此根基牢固。另外,此子武功騎射成績雖然比不上他的父親和曾祖父,在兄弟當中也是首屈一指。

  第四,從外表看,嘉慶皇帝是清朝歷代皇帝中長得最端正、最上相的一位。嘉慶皇帝的外表,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缺點:他中等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他皮膚白皙,五官端正,骨肉勻停,一副雍容華貴的相貌。臉型介於方臉和圓臉之間,顯示出他性格的平衡和理智。經過從小就開始的儀表訓練,他在出席大的場合時,總是舉止高貴,鎮定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