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殖民(第3/3頁)

他停了一下,又道:“士人貴,商人富,農家寬裕,牧民貧苦,西涼這些邊民,讓他們去種田經商他們不是好手,讓他們放牧不過讓國家多了一群貧民,仍然是一種負擔,但如果練之為兵,驅之相外開疆拓土,他們卻可以成為我們對外征伐的寶刀!我以為,這是既有利於內政也有利於軍伍的兩得之事。”

說到對河西東部的情況,郭師庸與奚勝本不如他了解的透徹,薛復說到這裏,幾個人一起望向張邁,張邁沉吟著,好久才說道:“兇悍的兵源,必須用鐵一般的紀律來加以約束,同時還要對他們進行武德教育,讓他們擁有對我們天策軍的信任,對華夏的信仰。否則這樣的士兵就會變成一把能傷別人也能傷自己的雙刃劍。而沙州那邊……”他頓了頓,道:“我認為也不能就這麽歸田。不過對他們卻與涼蘭的士兵相反——涼蘭的士兵是要讓他們從野蠻之強悍走向文明之強悍,所以我們要設法激發他們的血性與武勇。兩種類型的士兵互相配合,一支用以攻,一支用以守,對我們政治上的穩定也好,對我們軍力上的增強也好,應該都會更加有用。”

薛復默默點頭稱是,鄭渭道:“但這樣的話,我們的軍費之重只怕會難以負擔。”

郭師庸沉思片刻,道:“在西北養騎兵,其實所費沒你之前計算的那麽多。訓練西涼騎兵,其實可以用寓兵於牧、寓兵於獵來進行,這樣應該可以減少一點軍費。”

薛復道:“那麽沙州士兵,能否寓兵於農呢?”

“這個……”郭師庸道:“沙瓜已成腹地,在腹地屯田,士兵缺少外來的威脅,從將到兵都會懈怠,會慢慢將軍事操練當成可有可無之事,而以謀利為主業,久而久之,這樣的軍隊會變成一支完全不能打仗的羸兵。”

……

張毅收到了一封家書,原來他和兩個兒子以及許多族中子弟由於跟隨張邁而相繼外出,留守沙州的張氏精英便少了,祠堂一側的二十幾間空房子便被旁支借了去,這封家書是張毅的堂兄寫來的,信中說旁支借了那二十幾間房子之後,將鍋盆爐灶床都搬了進去,“似將為長久之計!”中國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屋子久借便成占了。所以這封家書力勸張毅趕緊回去處理此事,否則張家宗家之基業,恐怕將會被旁支吞噬蠶食。

張毅收到家書後心裏好生矛盾,要回去嘛,涼州這邊的事業正在關鍵點上,要不回去嘛,祖傳家業又豈容旁支覬覦?因此內心反復,一時不知該如何決斷。

……

張邁敲著炕幾,望著窗外越來越明朗的雲空,說道:“要讓鹿能夠跑起來,最好的藥方就是將他們趕到一個有狼的地方去,沙州的男人被曹議金養出了一身柔骨病,要想治好這病,最好的辦法不是關在大營裏頭訓練,而是將他們趕到一個會受到威脅的地方去。”

郭師庸道:“元帥是說要將他們移至邊疆去?北庭與涼蘭,離沙州都有千裏之遙,這些人在沙州都是有家小的,千裏遠戍,時間短了成本太高,時間長了,只怕他們不會願意。”

張邁道:“那就讓他們連家小也一起帶去!”

郭師庸一愕,隨即驚道:“元帥是想……強行這樣做的話,只怕會招來沙人對元帥的怨懟啊。”

張邁哼了一聲,道:“我知道他們安土重遷,可整個西北,大部分都是地廣人稀,良田肥美、草場豐沃卻沒人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沙州是唯一一個人口較稠、良田辟盡的地方,只是那裏的人大多都因循著不想改變,寧可窩在本鄉互相爭奪那一點少得可憐的資源而不願對外開拓。可是沙州並不是西北水土最好的地方,之所以會聚集這麽多的人口是由於歷史原因,若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十年之後那裏的水土就有可能會因為過度開發而退化,到了那時今天最富庶的沙州只怕就會變成整個西北最貧困的地方。所以我決定抽他們一鞭,將他們趕到更廣闊的曠野去,今天他們也許會怨我,但以後,他們會感謝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