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聖道去,末聖至(大結局)(第2/5頁)

相比之下,不列顛在歐陸戰場和加勒比海投入過多,影響到了北美力量。不列顛不得不盡力發動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力量,同時默許賽裏斯以USA(美利堅聯合酋長國)為代理,整合印第安人,共同對付法蘭西人。由此埋下的一系列隱患,以及戰後為彌補國庫,對十三州的橫征暴斂,以及翻臉不認美國的短視之行,直接導致十三州獨立,阿美利加聯邦,另一個USA誕生。

聖道四十八年,西元1766年,中亞烽煙由熾轉緩。

賽裏斯所組的中亞汗國同盟牢牢占據鹹海地域,兵鋒抵達裏海東北岸,距離莫斯科不過一千六百公裏。這讓俄羅斯人心中深埋了五百年的恐懼再度翻騰起來。

賽裏斯所掀起的“哥薩克—烏恩齊運動”,即向俄羅斯統治下的哥薩克農奴許諾授予賽裏斯烏恩齊人身份,引發了俄羅斯南部哥薩克的大規模起義。在另一個位面裏攪動俄羅斯的哥薩克英雄普加喬夫,提前十來年參與到反抗俄羅斯統治的哥薩克義軍中。

巨大的壓力逼得俄羅斯幾度認真考慮過退出歐洲戰場,全力應對賽裏斯的西進。但因歐陸波蘭的攪局,引得丹麥和瑞典全力加盟,再加上波蘭親俄勢力的凝聚,使得俄羅斯能在歐陸方向稍稍松氣,能在中亞投入更多資源。

除了不斷增兵中亞戰場外,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的同盟關系進一步深化,雙方所扶持的波斯傀儡政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漸漸對賽裏斯西進鋒頭形成了包圍之勢。

賽裏斯原本還有一個更大的包圍格局,那就是針對波斯的西域—天竺南北夾擊,可賽裏斯天竺當局在處理天竺北方伊斯蘭勢力的政策上出現了方向性失誤,加上國內工商資本對天竺這塊現成市場和原料地的興趣遠勝遙遠且貧瘠的波斯,不願意不計成本收益地繼續向西進發,天竺沒能發揮側擊作用。

在這一年,賽裏斯最不希望看到的局勢終於出現,那就是奧斯曼波斯聯軍在南,俄羅斯在北,上下鉗住了賽裏斯西進之勢。

年初在希瓦汗國花剌子模綠洲爆發的花剌子模會戰,是賽裏斯西進中亞以來規模最大一場戰役。作戰雙方分屬二三十個勢力,各個附屬勢力在戰鬥期間的反叛投敵行為令人眼花繚亂。

持續近月的會戰由一系列中小規模戰鬥構成,鑒於同時橫在雙方主力之前的補給難題,賽裏斯、俄羅斯和奧斯曼三國正規軍並沒有貿然投入決戰,而是靠各自的附從軍作戰。如此一來,一月之內,雙方接近二十萬的人員死傷也就毫無意義,難以靠其評判勝負。

如果說這場會戰有什麽收獲,那就得全歸結到政治領域。賽裏斯意識到了克服補給難題前,不可能靠單純的軍事力量有效地控制裏海東岸。而俄羅斯和奧斯曼也意識到了,除非改善自己在中亞政治環境中的地位,否則難以靠軍事手段將賽裏斯打回蔥嶺以東,賽裏斯在中亞已經有效組織起一個汗國聯盟。

由此在中亞一帶,大規模戰事漸漸消沉,取而代之的是小規模的襲擾和密集的外交博弈。相比之下,陳兵二十萬的俄羅斯和陳兵三十萬的奧斯曼波斯聯盟,幾乎被軍費壓垮了脊梁,而賽裏斯雖也面臨財政壓力,卻遠比敵人輕松。花剌子模會戰後,中亞局勢轉為對峙,議和已是大勢所趨。

寰宇大戰的影響無處不在,俄羅斯左右支拙的後果是,中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被全部放棄。班第一派的北滿由此獲益,以雅庫茨克為據點,將薩哈諸族人納入統治,在冰天雪地裏繼續苟延殘喘。而兆惠的東滿則高舉愛新覺羅舊清大旗,在英華的暗中扶持下,與新生的建州朝鮮不死不休地糾纏起來。

戰爭還在繼續,對英華國人來說,這場戰爭已跟勝敗無關,而是戰後能分得多少利益。就在這一年的十月,國人更將戰爭拋在腦後,他們的心神被一件事緊緊拽住,拔起深沉而復雜的情懷。

十月九日,聖道皇帝退位,太子李克載登基,年號憲武。

未央宮正殿裏,聖道皇帝將十二旒冕冠授予同樣身著十二章袞服的太子時,殿內數百文武官員,殿外廣場數千各界人士同時山呼萬歲,呼聲中彌散著濃烈的感傷。如聖道皇帝,不,太上皇所言,他所掌的新舊交替時代終結,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十月十五,太上皇啟程,乘龍舟巡行長江後,由湖南入廣東,回應天府白城老家頤養天年。連續數日,從江陰到鎮江直至金陵,百萬人沿江守候,為太上皇送行。整個大江南北,鮮花香燭一掃而空,衣莊布店也賣個底清。龍舟行船三百公裏,沿岸鼓樂聲未曾停過。與鼓樂聲一同,哭聲也未絕過,不斷能見哭暈了的老人被擡走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