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再也不熟悉的世界(第2/3頁)

賽裏斯人聳肩道:“北方關你們什麽事?你們有據點在北方嗎?印度的北方還是我們賽裏斯的國境呢。”

英華通事館的高級官員跟總督杯觥交錯,談笑風生,參贊和秘書卻爭得面紅耳赤。

英華此時要獨占印度還是不現實的,要趕走不列顛人,就得跟法蘭西人合作。因此如何瓜分印度,就成了雙方合作的關鍵議題。

參贊和秘書爭了一陣,都摸到了對方的底線,這就好辦了,平均一下,18度……

1733年9月27日,英華和法國在本地治裏達成《印度條約》,一年後在東京和巴黎換約,正式生效。兩國攜手瓜分印度,以北緯18度為界,北面歸英華,南面歸法蘭西。除開與雙方有同盟關系的其他國家,如葡萄牙等國的既有據點,其他國家的殖民據點,將列為兩國共同清除的目標。

很顯然,這份條約就是針對不列顛人,其次是在印度還有殘留勢力的荷蘭。

“沃波爾先生,您是在挑起世界大戰!為什麽不正視賽裏斯對亞洲的影響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我們和賽裏斯的爭端,就直接派艦隊去亞洲?”

倫敦下議廳裏,作為王室代表的勞倫斯爵士在賽裏斯事務特別聽證會上憤怒地控訴沃波爾,後者頗為無辜地翻白眼,他也不想要戰爭啊,不過對賽裏斯……有這麽嚴重麽?

“不列顛從未正視過賽裏斯,多年不跟賽裏斯確定外交關系,簽署確定雙方利益的合約,現在不列顛將付出代價!”

勞倫斯回國後一直鼓吹跟賽裏斯和平相處,乃至雙方攜手共分世界。他認為賽裏斯崛起對不列顛確實是個威脅,但賽裏斯不可能阻止不列顛奪得歐洲霸主的進程,不列顛也不可能阻止賽裏斯獨霸東方,這個世界將走向東西兩極。

很顯然,他的主張對“老子即便現在不是,但未來也必然是天下第一”的不列顛人來說很傷自尊,不列顛是孤獨的天命之主,怎會需要一個平等的合作夥伴,更不可能與他人同分世界。而賽裏斯……那個剛剪掉辮子二十年不到的東方古國,會是不列顛人的盟友?

勞倫斯的陳詞沒有對既有決策產生什麽影響,相反,因勞倫斯所舉證的賽裏斯情報,包括國力和軍力,下議院一致要求沃波爾增強亞洲力量,遏制“東方強盜”對不列顛貿易地位的侵害。

盡管下議院的議員老爺們成分不一,但背後都牽著不列顛的貿易利益。不列顛之所以能在荷蘭之後崛起為航海和貿易強國,主要有兩項優勢。一是倚靠正在崛起的輕工業體系,以及在印度、北美等殖民地所獲取的廉價原料和廣闊市場,可以對外輸出大量商品,由此獲利。

第二點則是堅定地推行貿易中轉樞紐的原則。沃波爾所定的一項政策就完美地體現了這個原則:如果貨物並不進入不列顛本土銷售,依然可以囤積在不列顛港口的倉庫裏,並且免除關稅。這項政策極大地鼓勵了商船主們進入不列顛的海貿體系,服務於不列顛的需要。

賽裏斯崛起,先是以廉價商品侵蝕不列顛的本土市場,現在又侵吞印度這種原料和市場的戰略要地,根據最新消息,他們甚至還進入了美洲,跟西班牙攜起了手,可能威脅北美殖民地市場,不列顛的兩項戰略根基,都在遭受賽裏斯的沖擊,目光放長遠一些,賽裏斯就是不列顛的生死之敵!

沃波爾原本還在猶豫,可接著收到的數十份國書,讓他改了主意。

日本、韓國、暹羅、緬甸、蘭納、萬象、柬埔寨等等數十個亞洲國家,竟然都通過賽裏斯使館,送來了宣戰書。

這不是賽裏斯在向不列顛宣戰,這是大半個亞洲在向不列顛宣戰……

看著大半國名都無比陌生的宣戰書,沃波爾終於對賽裏斯在亞洲的地位有了直觀而清醒的認識。如果這些國書能早於詹金斯的耳朵,提前落在下議廳的桌子上,或許沃波爾還能說服內閣和國王,重新調整不列顛對賽裏斯的政策,可現在已經騎虎難下了。

既然下不了虎,那就使勁拼吧。

懷著三分不安,沃波爾一改對西班牙作戰的疲懶姿態,在1733年10月間,一口氣派出了兩支分艦隊前往亞洲。如果跟安森先遣艦隊匯合,三支艦隊將擁有四艘二級戰列艦,八艘三級戰列艦,十艘大型巡航艦的力量。即便是面對賽裏斯人整個主力艦隊,沃波爾相信,這樣的力量也足以獲取勝利。

“如果不列顛必須要面臨一場世界大戰,才能保住自己的未來,那我們不列顛人也絕不畏懼!”

似乎轉了性的沃波爾發出了戰爭的叫囂,可同時他卻派遣使者,向法蘭西和奧地利等國傳達和平友善之意,允諾跟賽裏斯的戰爭只限於亞洲,不會波及歐洲,確保自己後院不會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