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各有解讀

金陵城南,長幹裏,大報恩寺。

這座建築十分龐大,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進行建造的,不管是建築規模還是建築用料和設計,都不遜於皇宮,當然,盡管工程如此浩大,本也用不了十九年之久,歷史上這座規模宏大的寺廟用了十九年才最終完工,工程浩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沒有一下子抽調太多的工役過來。建造大報恩寺畢竟不是急切間就需要完成的事情,一下子抽調太多工役,占用的勞力太多,是會傷及國家元氣的。

此刻,大報恩寺的主體建築群已經成了規模,正殿、後殿幾處主要建築已經完工,夜深了,白天喧囂一片的工地上已經安靜下來,工地上到處散放著明早起來就要繼續使用的半完工的各種石料、木料,除了巡夜人員,工地上再無其他可見的人跡。

工人們就在報恩寺外圍的寬大庭院裏住著,這裏將來也要蓋起一處處殿宇樓閣,由於建築是由內向外擴建、先行建造中軸線上的建築再向兩側擴展,所以這裏暫時還是一片平地,搭起了大片的棚屋,勞累一天的工人們都已經睡下,盡管住了那麽多人,依舊是靜悄悄的。

一道黑影悄然潛進了大報恩寺,他對這兒似乎不是很熟悉,走走停停,四下看看,時不時的避過巡夜的工人。

這人正是陳郁南,朱圖想出的主意就是,給楊旭再制造點麻煩,促使觀望的官員盡早插手,置楊旭於死地。楊旭這案子太敏感了,一位國公,卻與白蓮教有關系,這種案子的性質,沒有人願意隨便沾惹。案子已經交給都察院正式開始辦理了,在此期間,就算皇太子朱高熾也不得不置身事外。

陳瑛不是他的人,無論如何他不能找陳瑛叫他通融,而且如果楊旭真的救不得了,他更得及早撇清自己,斷不能讓自己受到牽連,這是整個太子派勢力的所有官員一致的意見,這是一個龐大的勢力群體,不可能因為任何一個人,而葬送整個群體的利益,必要時壯士解腕是無奈之中必然的選擇。

而視楊旭如眼中釘的二皇子一派,卻也沒有趁機做手腳。陳瑛是宦海老手,政治手腕很高明,他不但對自己問案的立場定位很清楚,而且事先就告誡二皇子,千萬不要出面或者發動他的人手趁機攻訐。

作為一個孤臣,他唯一需要揣摩了解的就是皇帝的脾氣秉性,他很清楚朱棣那性子是屬驢的,你想墻倒眾人推,予以攻訐,很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二皇子剛剛被留在京裏,已經表態要做個閑散王爺,話猶在耳,立即赤膊上陣,皇帝會怎麽想?

而且如果皇帝擔心二子爭嫡的故事重演,就有可能采取和稀泥的手段,將此案大事化小,那不是弄巧成拙麽?所以朱高煦正在竭力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時不時的進宮向父皇母後問個安,然後就規規矩矩的回府,努力修復和父皇、母後的關系,因此二皇子那派也一直沉默不動。

可是這種異乎尋常的平靜,要因為今夜陳郁南的舉動而打破了。

陳郁南和朱圖都是武人,他們多少讀過些書,認識些字,卻還談不上什麽學問。一向做事的簡單粗暴的習慣,讓他們難以像這些朝廷大員們一樣想得深遠、全面。朱圖看透了紀綱的用心,也知道文武百官保持緘默的原因,卻想不透更復雜的理由,因此他想打破這種平靜。

大報恩寺工程的主要負責人是輔國公楊旭,從浙東征召大批受災百姓取代各地勞工的倡議更是出自楊旭之口,朱圖想利用這件事,在大報恩寺制造一起火災。在朱圖想來,大報恩寺是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對先帝的孝心而興建的,如果在那些浙東災民負責的地方制造一起火災,那楊旭就脫不了幹系。

在這個時候,不需要皇帝拋開白蓮教一案問楊旭的什麽罪,只要因為不悅而降低楊旭的規格待遇,把他從香林寺改關進大牢,在皇帝來說,也許只是對大報恩寺火災的一種懲罰,而對百官來說,就是一個絕對的信號!

這就是朱圖的想法,他沒跟任何人商量,他也沒人可以商量,八大金剛各懷機心,那幾位好兄弟早想把他拱下去,自己登上八大金剛之首呢,現在紀綱又有意以他為棋子,他是為了自救,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又怎麽可能去請示紀綱?

困獸猶鬥,他朱圖當然不甘心就此束手待斃,只要還有一線機會,他就得掙紮。

陳郁南的見識、謀略還不及朱圖呢,一聽他說,只覺這是一條妙計,立即忙不叠應承下來,他此來就是來放火的。雖然事先做了些了解,可是親自置身期間,又是夜間,找到浙東災民駐地,陳郁南還是很費了他一番工夫。

浙東災民的棚戶區在大報恩寺主建築群的南側,身後是一道墻,這道廟墻是廟內隔離建築的墻,不是很高,但是依舊寬厚,眼下還未最後完工,墻檐兒上的琉璃瓦還沒上,也沒粉刷,只是一道大半已完工的墻坯。墻的內側外側,都是一些施工剩下的邊角料,不算多,因為要定期清理運出的,此外還有堆石和木料等建築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