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君也高才(第5/7頁)

楊淩忽然想起在他後世的記憶中並沒有都掌蠻這個民族,而都掌蠻的特殊喪葬儀式懸棺,還被稱為謎一樣的存在。那麽歷史上這個民族就應該是很早就已經滅絕了的,在自己沒有到來而使之受到影響的歷史中,是不是就是因為他們的野蠻和狂妄,耗盡了朝廷的耐心,最終導致了亡族的命運?

我今日率軍圍剿都掌蠻,不能采用這樣酷烈的手段把他們逼上絕路,這個本該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族群,讓我使它延續下去吧。

楊淩記下了這一條,在下邊又劃了條長長的橫線,不動聲色地道:“繼續說下去。”

“第三,叛蠻藏身之身地勢險要、山高林密,刀槍威力不大、火炮難以奏效,不過下官雖不讀兵法,也知道窪地用水,林中用火的道理,一個烈火、一個毒煙,此兩者若擅用,必奏奇效。”

英雄所見略同!楊淩心中欣然。昔年二十萬大軍平叛都不能取勝,他只領著七萬兵,憑什麽就敢雄心勃勃誓要拿下都掌蠻?楊淩打一開始也沒想過對著這鬼斧神工的天險用常規戰法。用人力抗天險,實乃下策。以煙火破天險,使都掌蠻失去憑仗,要對付這支裝備極其落後的蠻軍反叛就容易多了。

鄢高才見楊淩連連點頭,神色欣喜,不由大受鼓舞,又道:“第四,我軍人多,山路崎嶇,根本用不上,不如分路進發,各個擊破,小寨易攻者先取之,則大寨孤立,也就易破了。”

楊淩擱筆笑道:“妙哉!本官正有此意,我觀都掌蠻據險而守的各處要隘,認為要徹底擊敗都掌蠻,必破九絲城;而欲破九絲城,則必破淩宵城;欲破淩宵城,則必剪其羽翼,先清外圍,破僰王山、都都寨等險要,步步為營,促其集中而逼其決戰,倒與鄢大人不謀而合。”

鄢高才聽了擡頭在地圖上反復搜索,細細品味,半晌才悚然動容道:“大人高見,以往用兵,官兵常腹背受敵,處處受制,正是直取要害,外圍不靖的原因,這一招妙啊!”

楊淩搖搖頭嘆道:“也談不上高妙,本官正是調閱了以往屢次進剿的档案,仔細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才想出這一招來,說起來,正是他們的失敗,付出了偌大的代價,本官才知道如何避免同樣的失敗。”

他閉了閉眼,深深吸了口氣,伸了個懶腰道:“有這四計,再結合本官的主意,勝算又大了幾籌,鄢大人,你這計策很好,依我想來,至少可以減少三成的兵馬損失,功莫大焉。”

鄢高才吃吃地道:“大人,下官還沒說完呐。”

“啊?還有,快講快講!”楊淩大為意外,急忙催促道。

鄢高才走到自己桌前,抓起杯來喝了口茶水,神情有些怪異地道:“下官冒昧,我看大人什麽都考慮到了,只是忘了一點,但是這一點卻至關重要。”

楊淩動容道:“什麽事?”

鄢高才道:“軍心!士氣!”

楊淩不禁啞然。

鄢高才道:“衛所兵厭當兵、厭戰的氣氛很濃,而且衛所軍訓練極少,戰力較之一些地方的民壯還要差些,現在又是來到這樣險峻的山中,他們又早聽說過這些蠻夷反叛打敗過朝廷二十萬大軍,試問敢戰想戰的士卒還有多少?”

楊淩倒抽一口冷氣:這一點的的確確最是重要,打仗什麽條件都重要,可是最最重要的卻仍是人。這些軍人若是無心戀戰,就算把諸葛亮請來定下百十條的妙計又有何用?

而楊淩由於來自現代,對於軍隊的聽從指揮有些太習慣了,時常不經意地忘記為將帥者最重視的這一條,經鄢高才一提醒,他才驚覺:這些兵不是他帶出來的,這些兵也不是李森可以如臂使指的親信,從各府縣抽調來的這支麻花軍,真的臨戰時到底能發揮多大的戰力?

楊淩想到這裏,肅然站起,向鄢高才深深一揖,說道:“本官剛來西南,還真的忘卻了這支軍隊不是北方驍勇善戰的勁旅,也不是我親自帶出來的江南精兵,以致理所當然地以為他們能夠完全地貫徹本官的命令,陷些釀成一敗塗地的大錯。楊淩多謝鄢大人的指點。”

堂堂欽差,威武侯爺對他如此禮遇有加,鄢高才大生知已之感,忙不叠還禮道:“不敢不敢,食朝廷俸祿,理應為朝廷分憂,大人如此禮遇恩重,實令下官惶恐。”

楊淩微微一笑道:“惶恐什麽,鄢大人確有真才實學,委曲在此壯志難伸,實是明珠蒙塵。平叛事了,本官還有重任相托。”

成了,貴人不輕喏,楊淩這句話出口,鄢高才就知道自己背靠泰山,面臨滄海,前途是無量無量的了。

他欣欣然地謝過了楊淩,說道:“大戰在即,想要整束軍心訓練軍伍,根本就來不及了,要迅速凝聚軍心士氣和臨戰的勇氣,當此非常時刻,唯有用非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