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姑蘇城外

自從唐代詩人張繼舉棹歸裏,夜泊楓橋,以一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名傳後世,寒山古刹聞名天下,到了蘇州,又怎麽能不去寒山寺一遊呢?

蘇州首富吳濟淵恭請張天師至府上為老太爺祈福,張氏兄妹也是頭一次來江南,久聞太湖風光,想去湖上一遊,采菱泛舟,特意遣人往杭州邀請楊淩。江南三大鎮守太監位高權重,楊淩既然住在莫府,吳濟淵當然不會把這位鎮守江南的莫公公撇在一邊,於是便一並邀了莫公公夫婦一同前往。

官船沿著古運河而行,恰巧經過寒山寺,張天師兄妹和吳濟淵便在楓橋邊相候。楊淩今日換了一身輕衫,若不是身旁那一眾背弓提刀的番子就是他的活招牌,以他的打扮相貌必然被人當成一個風度翩翩的斯文公子。

雖然早聽說這位欽差年紀甚輕,乍然看到他的樣貌,吳濟淵仍然忍不住露出一絲訝色。這位蘇州首富年約五旬,看其相貌溫文爾雅,雖然吳家世代經商,但是在蘇杭一帶也有大片的土地,吳家子弟也多有功名在身,所以算得上是江南豪門、士族名流。

今日張天師是主,請的主客是欽差楊大人,但是要說到熟識,倒是莫清河和吳濟淵彼此更熟稔一些,當下莫清河向吳濟淵介紹了楊淩,吳濟淵向莫清河介紹了張天師兄妹,一行人有說有笑地走進寒山寺內。

今日莫清河也換了一身便裝,他身材高大、儀表堂堂,這一打扮還真看不出太監模樣,與那風情萬種、嬌媚動人的莫夫人站在一起,還真有種郎才女貌的感覺。

寒山寺方丈聽說今日京師裏欽差大人和鎮守太監莫公公要到寺裏一遊,絲毫不敢怠慢,早早兒地就迎出了門外。老和尚年逾八旬,須發皆白,滿面紅光,身板兒硬朗的很。

他披了大紅袈裟,率著寺中長老、知客僧和十幾個小沙彌恭恭敬敬地將楊淩等人迎進寺去。這寒山寺雖名聲甚響,其實寺廟極小,要轉上一圈兒用不了多少時光,一進寺門就見那口大銅鼎香火極旺,信眾敬燃的兩指粗的香插在鼎內,老遠的就聞到一股嗆人的煙火氣。

寺中並未因欽差大人光臨而將其他香客拒之門外,不過番子們搶先沖進寺去,四下一站,那股氣勢任誰見了也知道來了大人物,又有寺中輕易不見客的老方丈親自陪同講解,那些信眾早已識趣地避到了一旁。

楊淩對這寒山寺,好奇勝於欣賞,雖說到了蘇州,園林和寒山寺才是必須一遊的地方,在楊淩心中,倒是那燕子塢才是第一向往之地。張天師是道家至尊,到了這佛家聖地,也覺得自己身份有些尷尬,至於莫清河、吳濟淵又是本地遊慣了的人,雖然老方丈十分殷勤,眾人的遊興也都不甚濃。

這一來眾人走馬觀花,本來不大的寺廟走起來更快,只不過小半個時辰,楊淩就轉到了寺後,繞過前邊閣內供奉的佛像,一轉過去他就瞧見兩名僧侶正雙手合十,跪在蒲團上頂禮膜拜,楊淩初時還以為是寺內僧人參禪禮佛做功課,忙止住了腳步,不過他們為何在佛像後邊施禮,卻令他有些奇怪。

那位老方丈原來以為欽差大人不會這麽快就逛到後院,所以並未及時叫這後院僧人回避,這時見影響了大人遊興,他忙擺手示意知客僧將那兩個灰衣和尚趕開。

楊淩見那兩個和尚一身僧衣與寺內僧侶有些不同,二人肩後又都背著一個鬥笠,似是遠道而來,瞧著總覺得有些怪異、又有些熟悉。他蹙著眉想了想,忽地想起一些日本漫畫片中見到的僧侶就是這副打扮,不由奇怪地問道:“方丈大師,這兩位高僧可是貴寺的僧人?”

方丈恭敬地道:“欽差大人,這兩位僧侶來自日本拾得寺,是來本寺參拜並求取佛經、佛像等物的。”

吳濟源一旁笑道:“大人,唐貞觀年間此寺有兩位得道高僧,名曰寒山、拾得,後來拾得和尚東渡日本,在日本建了一座‘拾得寺’,傳道授經,甚受當地人敬重。故此日本僧侶和信徒若來東土,大多要來這寒山寺參拜一番。”

“哦?”楊淩見寒山寺方丈和吳濟淵談及日本,神色從容,毫無不忿之色,心中先是有些詫異,隨即便想到此時日本尚未對中國犯下滔天罪行,雖然沿海一帶倭寇作惡多端,但那群海盜在日本同樣屬於不法歹徒,況且其中還夾雜著許多中國海盜,這時的百姓並未因此遷怒日本國人,不禁釋然一笑。

他擡步走到那兩個正欲退出殿去的日本和尚面前,先向二人參拜處看了一眼,見墻上淺淺一幅畫像,年代甚是久遠,繪的是兩個憨態可掬、甚至有些滑稽的和尚畫像,方丈大師迎上來笑道:“大人,這便是寒山、拾得兩位高僧的畫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