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蓄勢待發(第5/6頁)

丁林喜形於色道:“多謝大人開恩,不知大人要下官做……做些什麽?”

楊淩目光一凝道:“我聽說龍山衛指揮使畢春畢大人,常常構陷士卒違犯軍規,然後壓迫士卒將衛田拱手相讓,與監軍袁公公私吞,另外軍中定額六千五百人,如今不過三分之一,還都是老弱病殘,畢春和袁雄瞞而不報,欺吞軍餉,甚至連撥付的造船銀兩都侵吞入各人腰包,如今軍械破舊,不堪使用,可有此事?”

丁林雖是指揮僉事,但是畢春大權在手,又和袁雄勾結起來,一手遮天,根本不將他放在眼裏,這些好處他所撈有限,心中對畢春早已不滿,聽口氣這位欽差似乎是想整治畢春和監軍袁公公,他不禁心中暗喜。

可是多年積威之下,他一時還不敢吐露實情,所以不免猶豫起來,楊淩見狀冷哼一聲,說道:“你既對本官不能推心置腹,我也懶得救你,你回去吧。”

丁林再無考慮余地,慌忙道:“大人勿怪,下官招了便是!”當下丁林將所知的袁雄和畢春的醜事一一吐露出來,更令人發指的是,畢春除了親兵營五百多人是精銳,余者全無戰力,因此倭寇來時,他便你東我西,故意與倭寇錯肩而過,任由倭寇搶劫。

若論指揮能力和勇敢,畢春倒真是一員驍將,要不然當初集中幾個衛所的精兵北上禦邊時,他也沒有膽量和韃子短兵相接了。可是這一回來,如果和倭寇拼死相抗,死的全是他自己的精銳,出於一己之私,他身負守土之責,卻任由倭寇搶劫,等到倭寇退卻時,才大張旗鼓追趕,倭寇每至不及逃走時,便丟下大量搶劫來的財物,畢春便趁機收入自己囊中,這大明的將軍,倒做了黑吃黑的霸王。

楊淩聽的七竊生煙,待丁林說完,屋角一位伏案疾書的番子刷地拎過墨跡淋漓的一張供紙來,丁林無奈地按了手印,這才聽楊淩冷笑道:“很好,識時務者為俊傑,希望丁大人能與本督精誠合作,你方才供認的事本督已記錄在案,這樁樁件件,還需要丁大人利用方便,多多搜集證據,本督拿人也拿的理直氣壯。”

丁林聽的目瞪口呆:“原來這位廠督大人是在誑他,他雖耳聞這些事情,卻根本沒有人證物證呀!”丁林有點兒後悔,可是他剛剛簽字畫押,此時已是上了賊船,再想下來,只憑這張狀紙,楊淩就能把他抓進內廠拷問。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誰能在廠衛的酷刑下還能藏的住秘密?就算袁公公和畢春肯救他,等他出來人也殘了,丁林到此地步只好垂頭喪氣地答應了。

楊淩倒不是一味地靠恐嚇讓他辦事,見他答應了,忙笑吟吟地將他扶了起來,封官許願一番,給他畫了一幅錦繡前程,把癟下來的丁僉事又吹足了氣兒,才放他離開。

待他離開,柳彪微微奇怪地道:“大人,咱們廠衛拿人,只消有些蛛絲馬跡,象畢春,丁林這樣的官兒根本無須請旨就可以拿下拷問,何況咱們多少也有了些確實證據,大人何必費盡周折還要利用這個家夥?”

楊淩淡淡一笑道:“柳彪,丁林……不足懼!畢春……不足懼!袁雄……亦不足懼!不過,你以為我們的敵人真的是他們麽?”

他搖了搖頭,莞爾道:“非也,我們真正的對手在京裏,這幾個人與其說是我們要對付的人,不如說是一件武器,京裏那幾位等著拿他們來對付我們,我們也在拿他們對付京裏,呵呵,所以證據越確鑿越好,如果人證物證千真萬確,他們就是想搬開是非,也沒有借口了。”

柳彪聽的怵然一驚:“是啊,怎麽忘了為何來江南了?這根本就是司禮監和東廠設的一個局,他們會老老實實地看著楊大人來解這個局麽?如今對付這幾個鎮守太監,其實是在打一場仗,贏了,便贏得了天下數百位稅監的擁戴,削弱了司禮監和東廠的實力。敗了,不止輸掉一個稅監司,到那時各地稅監多方刁難,恐怕現有的財路和勢力也要完蛋!”

“大人越來越有心計了”柳彪欽佩地望了楊淩一眼,恭敬地道:“那麽,我們要等丁僉事拿了憑據才辦他們麽?”

楊淩搖頭道:“不!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江南三大鎮守太監,確有不法行為,如果一個也不察辦,同樣授人口實。這個袁雄是拿定了。不過我們的借口與稅賦無關,而是敗壞軍紀,作為欽差,我有順便勘察之責,未奉旨意卻不能辦他。現在要馬上派人進京將事情稟明皇上,請了旨意立即拿人!這事兒根本瞞不了廠衛,所以只能搶速度,你挑幾個機靈點的立即回京,先去見過吳大档頭,然後進宮面聖。”

“是!”柳彪答應一聲,急忙轉身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