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節 軍令狀(第3/5頁)

這時候,李淵已經領著突厥人從李世民等人身邊經過,目不斜視,徑直向長樂宮的方向走去。宮內早被擺設尊坐酒席,等候突厥人入席。

突厥為首之人鷹鼻闊嘴,雙眸陰抑,見到李淵態度恭敬,多少露出點笑意。他身邊有個使者,態度倨傲,指指點點,反倒渾然不把李淵放在眼中。

李世民暗自咬牙問,“這兩人是誰?”

長孫無忌道:“那個鷹鉤鼻子的叫做咄畢,是啟民可汗的兒子,也就是始畢可汗的弟弟。他現在在邊陲有很大的勢力,始畢可汗不便出馬,所以讓他弟弟來到關中。咄畢身邊的那人是突厥使者骨礎祿,此人眼下深得始畢可汗和咄畢的信任,就算在突厥,也是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這裏可是關中。”李世民握緊拳頭道。

“關中又能如何?”李孝恭突然嘆口氣道:“現在是我們有求於他們,卻不是他們求我們。無論誰被求,總是架子會大一些。”

他這次卻是有感而發,想到巴地之事,內心不知道是何滋味。

“我們求他們,求他們做什麽?”李世民皺眉問。這時候他突然見到個終生難以忘記的景象,李淵本來一直把咄畢和骨礎祿向尊位上讓,沒想到骨礎祿伸手卻指向主位。那位置本是李淵所坐,可骨礎祿的意思,竟然是要坐在那裏。李淵只是猶豫片刻,就已經請咄畢坐到了主位。

群臣默然,李世民怒火中燒道:“這也欺人太甚!我去……”

長孫無忌一把拉住了李世民,嘆息道:“世民,你難道還沒有明白唐王讓你來此的用意?”

李世民直如一盆涼水當頭澆下,半晌才道:“我爹難道想要我看看,他是如何奴顏婢膝嗎?”

李孝恭苦笑搖頭,不再言語。他素來知道分寸,只說該說的話,知道李世民心高氣傲,這時候多說一句,以後很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長孫無忌皺眉道:“若是世民你能擊潰薛舉,唐王本來不至於如此。”

李世民一張臉漲的通紅,“大丈夫,死則死矣,這種沒有氣節的事情傳出去,我們還有臉做人嗎?”

長孫無忌淡然道:“沒臉總比沒命的要好。要死還不容易?可難的卻是活下去!世民,你若還是這種心思,只怕唐王再也不會派你領軍!你要知道,我們現在形勢有多惡劣?孝恭出師不利,失卻巴蜀,非無能,而是因為太多因素夾雜。如今蕭布衣已和大苗王結盟,定終生不在巴蜀興兵之盟,他不出兵當然可以,但是我們若不從巴蜀出兵,只能走潼關一途,那樣的話,我們地利已失。本來蕭布衣擊潰李密,已經搶先我們一步。若你能擊敗薛舉,關中還可和東都分庭抗禮,可你不聽唐王之令,妄自出兵……”

“我妄自出兵?”李世民咬牙道:“殷開山說的?”

長孫無忌搖頭道:“世民,你太小瞧唐王了,殷開山雖然為了你,把一切攬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唐王明察秋毫,如何不知?”

李世民臉色煞白,半晌無語,心中不知是何滋味。他因為一時輕敵,導致損兵折將,雖說就算死也不怕,但就是怕兵士大臣從此小瞧了他。他可以死,但是不想敗,爹爹既然早知道是他釀成的大錯,對他卻沒有半分處罰,從這點來看,爹爹對他已經很是不錯。

見李世民不語,長孫無忌苦口婆心道:“世民,你這一敗,完全打亂了唐王的部署,如今蕭布衣東都那面咄咄逼人,只怕下一步就要收拾江都軍,再平江南,然後就會考慮攻打關中。我們現在失去了先手,就連對付薛舉都是如此艱難,又如何能和蕭布衣對抗?眼下我們要敗薛舉,只能請求突厥不再支持薛舉,唐王一番苦心,你不可不知呀。”

李世民羞愧無地,只聽到大殿內禮樂又起,咬牙道:“既然如此,我就不進去了。等到爹爹找我再說。”

他轉身離開長樂宮,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長孫無忌苦笑道:“沒想到……世民如此好面子。”

李孝恭一旁道:“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他這次敗,並非壞事。若是能以一敗換來以後的千秋大業,也是值得。”

長孫無忌搖搖頭,攜手李孝恭入了永樂宮。

李世民在宮外聽候,聽到殿內樂聲悠揚,一顆心卻和針紮般難受,這半天的煎熬對他而言,實在比數年還要痛苦。夜幕降臨,明月高懸,長樂宮終於安靜下來,長孫無忌再次來到李世民身邊,輕聲道:“世民,唐王找你。”

李世民站起來,拍拍疲憊的腿,麻木道:“和突厥人談的如何了?”

“咄畢答應我們,不再支持薛舉了。”長孫無忌苦笑道。

“那你們應該高興才對。”李世民冷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