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節 軍令狀

李世民生性好動,擊劍任俠,不喜約束,他一直活到現在都是如此。

他不喜歡眼下的生活,他更向往蕭布衣的沖鋒陷陣,勇冠三軍!他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和蕭布衣一樣,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打的對手丟盔卸甲,慘不堪言,而不是一直像烏龜一樣,縮在深溝堅壁後,通過父親的外交手段,逐步的瓦解對方的實力,逐步的用各種手段打擊對手,然後在對手惶惶之時給上致命的一擊。

按照父親的想法做事,雖能勝,但是他覺得,這和木偶有什麽區別?這樣的作戰方式,太不爽快,他不想做個木偶,所以在對陣薛舉之時,他終於放手大膽的按照自己的主意做了一次。

薛舉勢弱,不過十萬,已經快要打到了長安,這對關中而言,是個恥辱!按照李世民的主意,當給與薛舉迎頭痛擊,以挫銳氣,讓關隴諸閥無不仰望,心中惴惴,再不敢來犯才好。可李淵給的迎戰方針卻是和李世民所想的截然相反,他吩咐李世民道,‘薛舉懸軍深入,食少兵疲,若來挑戰,慎勿應也!爾等宜深溝堅壁,坐待薛舉糧盡,時機成熟後,可一鼓破之!’

這個方法和當初對付薛仁果一模一樣!

李世民聽到這個命令後,就是暗自皺眉,憑什麽?憑什麽讓人欺負到眼前?憑什麽自己兵力強盛還龜縮不出?憑什麽一定要讓薛舉打他們,而他們不能用堂堂正正之兵還擊?他一直在深溝高壁後想著這個問題,見到薛舉派兵搦戰,胸中怒火熊熊。殷開山每日守在李世民身邊,苦口婆心的勸導,說什麽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眼下是個考驗,敦煌公萬萬不可出兵。殷開山每天蒼蠅一樣的圍繞在李世民身邊,李世民以前看他胡子一把,也不好傷他的心。不過事不湊巧,殷開山畢竟年老,身體衰弱,患了瘧疾,臥床不起,不能整日跟在李世民的身邊。李世民知道這個消息,第二天就命眾將列陣高墌,向薛舉示威。

他被憋的狠了,心道自己兵力優勝,還這樣的窩窩囊囊,不知道手下會怎麽看?

李世民列陣高墌,炫耀武力,妄想不戰屈人之兵,嚇退薛舉,回去後好好羞臊下膽小謹慎的父親。本以為自己兵力勝之,借薛舉個膽子,薛舉也不敢前來攻打,所以並不設防。沒想到薛舉的膽子竟然是天作的,見李世民輕率列陣高墌,馬上命奇兵一路突襲李世民後路,割斷李世民和後援的聯系,然後親率大軍來捉李世民。

唐軍大慌,八路總管先後出兵,終於在淺水原混戰一團。唐軍倉促而出,薛舉卻是有備而來,勝負早有預料。直到這時候的李世民才知道,並非人多就能一定獲勝,以往和他們交戰的不是盜匪,就是無心作戰的隋軍,是以唐軍才能戰無不勝,可隴西騎兵彪悍非常,作戰有素,就算真的對決,和唐軍勝負亦是五五之分,更何況這次是趁其不備。

李淵本來對這場對決極為重視,可八大總管先後投入淺水原這場並沒有預料到的戰爭之中,已經沒有了什麽勝利的念頭。結果慕容羅喉、李安遠為救李世民,先後戰死,劉弘基苦戰斷後,卻是落入薛舉的重圍之中,力盡被擒。劉文靜帶兵殺入,終於將李世民救了出去,可這時候,唐軍的精銳已經折損過半,淺水原亂戰,可說是唐軍自從起義來,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

李世民亂軍之中,惶惶四顧,悔恨不已,幾乎想要自裁以謝天下,結果被眾將領勸阻。殷開山強撐病體出來,知道唐軍慘敗,差點暈了過去,不由老淚縱橫。李世民不聽李淵號令,不聽殷開山所言,導致慘敗,羞愧難當,長安李淵得知消息,震怒非常,當下調李世民回轉長安。殷開山自悔沒有完成李淵所令,主動將責任攬在身上。只把瘧疾轉移到李世民的身上,說自己貪功指揮,釀此大錯,此敗和敦煌公無關,請唐王重罰。

李淵震怒之下,將殷開山重責,又將此戰總管皆屬罷免,劉文靜雖有救援李世民的大功,卻亦是被削職為民。

李世民一時意氣用事,結果連累三軍,他愧疚之下,到長安後抱病不出。除伊始時,李淵將他狠狠罵了一頓外,這些日子來,李淵再也沒有見過他一面!

李世民知道父親真的怒了,真的惱了,真的動真格的了,可他寧願轟轟烈烈的讓父親砍了,也不想再這樣窩窩囊囊的度日。

這些天李世民雖然沒有再出府邸,可從房玄齡那裏得知,薛舉大勝唐軍,關中震動,謠言四起。李淵急調長孫順德、長孫恒安、唐儉出馬對抗薛舉。長孫順德領兵偷襲,兩戰小勝,戰線拉回到高墌,薛舉暫時按兵不動,兩軍又陷入僵持階段,關中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