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零節 驚天計劃(第4/5頁)

雖然說楊廣是天下大亂之源,可突厥一直都是天下大亂之助力。要知道就算是楊堅之時,對突厥亦是不敢輕易動兵。突厥兵強馬壯,屢次犯境,一直都是中原心中之痛。雖然始畢可汗逼不得已的對蕭布衣許諾,有生之年,絕對不會對中原動兵。可突厥人見到中原大亂,早就垂涎欲滴,忍不住的暗中出兵相助。當然這些對外宣稱,都非始畢可汗的主意,而是始畢可汗的幾個兄弟出手。

關隴、河北,無論是薛舉、李淵,還是竇建德和羅藝,均是暗中和突厥有所聯系,借突厥兵馬圖謀天下。薛舉借突厥之兵進攻李淵,勢如破竹,李淵同樣對突厥示好獻媚,求得突厥兵的支持,上次才能順利的擊敗薛仁果!羅藝借突厥之兵攻打竇建德,竇建德卻是討好可敦,借可敦的力量,迎戰羅藝。

突厥人貪財好利,始畢可汗雖有雁門關一役,讓中原震驚,可總體來說,卻缺乏遠見。他們眼下只是從中原動亂中攫取利益,而少想到其他方面,更從未有人有雄心將中原收入囊中。關隴、河北競相拉攏突厥人,變相的證明了突厥兵的實力。

在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突厥人支持的時候,李靖突然說要先打突厥,也就怪不得魏征都要詫異。

這個計劃,應該說是從未有人能想到,亦是沒有人敢想到。因為在所有人看來,都是可先和突厥虛與委蛇,等到天下平定後,才去考慮突厥的事情。就算是李淵,眼下也是對突厥人畢恭畢敬,突厥使臣前來關中之時,傲慢無禮,李淵卻率臣子畢恭畢敬的待見。如今天下中,不和突厥人打交道的除了江南群寇外,一個是李密,另外一個當然就是蕭布衣!

江南群寇因為離的太遠,李密不打交道,不是因為遠,而是因為傲!蕭布衣少和突厥兵打交道,甚至暗中挑撥突厥人的內亂,倒是因為受到李靖的影響,亦是不自覺的采用大隋先前使用的,分化突厥的策略。

在蕭布衣看來,爭天下,無女子之事,在李靖來看,爭天下,無突厥之事!像李淵那種引狼入室的做法,殊為不智,李靖不屑突厥,心中敬仰的是當年那個年少成名的霍去病,那個六伐匈奴的霍去病,那個讓匈奴兵哀唱悲歌的霍去病!李靖數十年磨一劍,胸中自有不平之氣,霍去病能做到的事情,他李靖亦是能做到,而且做的還要比先人做的更好!

中原百戰百勝,在李靖眼中不過是過眼浮雲,牛刀小試,而平定突厥,四海升平,名揚青史才是他心中向往之事。

李靖不懼突厥,所以亦是最先考慮時機成熟,先打突厥之人。他也是最有能力攻打突厥之人,因為當年李靖憑三百兵士,就將草原搗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始畢可汗四十萬大軍回返,亦是奈何不了李靖!

蕭布衣沉吟良久,“記得當年二哥和我說過,遼東農耕為主,突厥卻是遊牧民族。打遼東要用正兵,十年或可成功,但是擊突厥可用騎兵,準備三年即可?”

李靖微笑道:“布衣……你原來還沒有忘記我當日所言。”

原來當年李靖、蕭布衣身為賜婚使之時,就已經指點江山。當初李靖就曾說過,不需和親,準備三年,給他一支精銳騎兵,等候時機,滅突厥不難。因為突厥眼下還是居無定所,為利而走,再加上不事生產,擄掠為生,看起來風光無限,其中卻有極大的隱患。那就是他們很多時候要靠天吃飯,真的要有什麽天災人禍,受到的影響遠比遼東要大。後來蕭布衣嘗試逆天行事,為李靖爭取機會,李靖雖能鎮守邊陲,卻因為楊廣的一意孤行,伐突厥一事終如鏡花水月,如今李靖舊事重提,蕭布衣心中激蕩,霍然站起道:“好,我就聽二哥之言,先平江南,再伐河北,徑取突厥,再圖關隴,平定天下,就在此策!”

※※※

蕭布衣說服巴蜀,穩定東都,開始積極進行下一步擴張策略的時候,李世民正處於人生以來,最沮喪的時刻。

他現在並無暇圖謀天下,他現在,只余深深的懊喪。

他不是不知道擊敗薛舉的重要性,他正是因為知道,所以才迫不及待的想除去薛舉,和蕭布衣比拼爭奪天下的速度,但是欲速則不達,他慘敗而歸。那一刻的他只是想,如果再重來一次的話,他寧可是選擇穩中取勝,但世事永遠如此,敗了就是敗了,再重來機會不是老天能否給與,而是他爹李淵是否會給。

這些天來,李世民容顏枯槁,意志消沉,可心中卻是憋著一股不服的怒火,熊熊燃燒,他那一刻,才算是真正的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無情!

他和蕭布衣大不一樣,蕭布衣可以說是始終都是在生死之間掙紮,見多了太多的血腥冷酷,而李世民無論個人之路,亦或是領軍之路卻顯得要平坦很多,因為很多的事情,都是李淵為他一手安排,他需要做的事情,只是按照李淵的方針做事,然後享受他該得的榮耀和威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