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零節 驚天計劃(第2/5頁)

魏征微笑道:“李將軍的意思是,我們不強攻,只是佯攻吸引唐軍的注意……”

蕭布衣看了李靖一眼,有些納悶,暗想主意既然是李靖所出,為何要借魏征之口?李靖端著茶杯,輕輕的抿著茶水,不發一言。

魏征又道:“我們既然是佯攻,兵力就不用太多。襄陽從武關一路,東都走潼關一路,這樣李淵不得不分兵防備我們。西梁王,你說為何關隴霸主雖多,圖謀關中的卻只有薛舉?”

蕭布衣道:“這個其實也簡單,梁師都、劉武周二人都在坐山觀虎鬥,妄想李淵、薛舉兩敗俱傷,然後坐收漁翁之利。可這二人卻看不到,李淵、薛舉如有一人勝出,定然氣勢如虹,很快就要揮兵北上,鏟除他們,實在讓人扼腕。”

魏征點頭道:“西梁王所言極是,可世情就是如此,旁觀者清,他們身在關隴,就算知道這點,梁師都、劉武周、薛舉三人均是一方霸主,各自提防,亦不會攜手。”

“這和李密、竇建德、羅藝一樣的道理。”蕭布衣微笑道:“若非如此,他們聯手起來,我們怎麽能有分兵擊破的可能?”

“但是我卻覺得,可說服劉武周南下。”魏征正色道:“我們若能說服劉武周出兵南下,進攻太原,大事可圖。如今李淵精兵良將盡在關中,太原只有李元吉鎮守,李元吉無能自大,劉武周若是急攻,太原城不見得守得住。到時候他走李淵入關中之路,對李淵威脅極大。有薛舉、我們、再加上劉武周三路進攻關中,不見得拿不下李淵!若是能分李淵關中之地,以後再收復關隴,難度顯然少了很多。”

蕭布衣微愕,“我們和劉武周,並無交情……”他說到這裏,幡然醒悟道:“你是說,我們可以聯系尉遲恭嗎?”蕭布衣並不笨,終於明白了李靖的用意,可想了半晌才道:“可我們……多少有些利用尉遲恭的性質吧。”

原來蕭布衣想到,如果要和劉武周結盟攻打李淵,肯定讓尉遲恭處於尷尬之地。因為若是不勝也就算了,若是真的消滅了李淵,群臣毫無疑問的要再滅薛舉或者反攻太原,徑直占領關中。

薛舉、劉武周都是一方梟雄,如何肯為他人作嫁?只怕李淵傾覆之時,就是三方開戰之日。他身為西梁王,有一幫大臣擁護,所有的決定已非他一人能下。到時候他和尉遲恭肯定翻臉成仇,撕毀承諾,豈不尷尬?再說若入關中,實在以他們勢力最為薄弱,不見得定能取勝。李靖雖然想到了這個主意,卻不主動提出來,顯然也是考慮到這點。他知道蕭布衣雖是西梁王,但還重昔日情意,這種建議,實在大違蕭布衣的本性,所以才借魏征之口說出。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魏征沉聲道:“西梁王,尉遲恭此人過於愚忠,劉武周又非良主,目光短淺,難成大業。你若是真為他想著想,當應勸尉遲恭前來歸附。”

蕭布衣苦笑道:“其實我早就勸過尉遲恭,只是劉武周對他有知遇之恩,尉遲恭不忍背棄,也是情理之中。這件事……你讓我再好好想想。”

李靖終於道:“三方攻打關中,實屬奇襲之策,其實真的要打,不見得有太大的把握。循正途取關中才是穩妥之道,三弟,這兩種策略,你好好考慮吧……”

蕭布衣點頭道:“二哥說的不錯,眼下三處大敵,分別為關中、河北和江都,若依二哥之意,當先取哪個?”

“先取林士弘。”李靖沉聲道。

蕭布衣微愕,半晌才道:“好像林士弘暫時不在我們考慮範圍之內?”

“布衣,其實除關中有消息傳來,江都那面亦有消息傳來。”

蕭布衣精神一振,“江都那面消息如何?”他知道江都那面亦是並不太平。楊廣一死,江都就分為兩派,一派以裴閥為首,和宇文化及一起,要推舉楊杲為帝,另外一派卻是以來護兒、陳棱為首,要推舉楊暕為主。可這兩派不約而同的都是贊同一點,那就是要回轉河東。因為江都的驍果軍大多都是河東人士,久離思歸,無論裴矩還是來護兒,若是不得軍心,饒是有通天之能,也是無計可施,所以他們還是要以驍果軍為重。不過楊廣死在冬日,江都軍回轉不便,只能等到開春後再圖打算,眼下春暖花開,江都軍已迫不及待的回轉。

李靖沉聲道:“江都兩派終於還是忍不住的火並,結果是裴閥取勝,右屯衛精兵支持裴閥,大將軍宇文化及和將軍獨孤盛突然兵變,夥同虎賁郎將司馬德戡、虎牙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秉等人,誘騙來護兒、陳棱入宮議事,卻是趁其不備殺了來護兒。陳棱見狀不好,跪膝投降,這才被饒了性命。可來護兒、楊暕被殺,裴閥、宇文化及已取得江都的絕對軍權,擁立楊杲為帝,不日即將出發,帶驍果軍以討伐逆黨為名,要對我等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