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一章 涼風起天末(上)(第3/3頁)

當然從中獲利最大的,還是民營紡織業,不僅接手了原本屬於官營的大量訂單,還沒了官府為保護官營而故意搗亂,生意自然愈發蓬勃。不過沈默也不是完全放任私營,他命令所有的織機必須在織造局登記才能生產,以便官府掌握民間的織造數量,為課稅提供可靠的依據。

三十稅一的商業稅必須交,誰也沒臉說不。當然他沒有強力推行此事,而是準備先看看情況,等到時機成熟再說。所以此事並沒有引起多大波瀾,相反大家捧他的場,許多都如數交齊了。

其余行業也將基本效仿這種官方買辦、委托生產的方式,但具體各有不同,不再一一贅述。就連比較特殊的礦山,官府也同樣不再直接生產,而是采取特許經營,保護獲得特許者排他經營的權利,作為回報,經營者替官府完成朝廷的生產任務,並如數交納稅銀。這在福建試點後,已經被認為是可行的,並在衢州得到實施,將在不久的將來,推廣到整個東南。

他並不擔心這會引來非議,因為嘉靖初年曾下詔:‘各處山場、園林、湖池、坑冶及花果樹木等件,原系民業,曾經官府采取,見有人看守及禁約者,自今聽民采取,不許禁約,其看守內外官員人等,各回原職役’。這種籠統的詔令,從未徹底貫徹,但足以堵住為反對而反對者的嘴了。

※※※

如果說,沈默對待官私產業還是小心翼翼的話,那麽他在對東南各行業布局上,就是大刀闊斧了,因為朝中大員還意識不到,這項改革將深刻的改變這個國家的面貌。

簡單說來,他將東南的數十個主要產業,結合各地區的優勢重新布局,口號是‘減少盲目投資,避免惡性競爭、促進合作共贏’。當然,原本大明就有蘇松南京為中心的絲織業,以蕪湖為中心的印染、鋼鐵業;以湖州為中心的生絲產業區,以及景德鎮制瓷業、福建造船業、佛山冶鐵業、等大大小小十幾個專業性的工業城鎮。能有人出來重新整合,將其優化組合,是商人們求之不得的,但更深層次的影響,只有日後才能看出來。

最後在對外貿易方面,沈默奏請朝廷,又開了寧波、泉州、廣州三處市舶司,並允許私人出海貿易,只要向市舶司登記納稅,便可富家以財,貧人以軀,輸中華之產。馳異域之邦,易其方物,往來獲利了。

越來越多的人,視波濤為阡陌,倚帆檣為秣穭,尤其是徽州、閩粵一帶的貧困子弟,紛紛投身於這種危險的營生中,以求過上富裕的生活。大明的海商隊伍,已經完全占據了馬六甲以東的航線,這當然刺激了造船業的蓬勃發展,沿海港口附近,都有大型造船場日夜開工,一艘艘技術日益精湛的海船還沒下水,便被海商們搶購一空。

但碧波萬裏的大海上,並不只是創造財富的商船,還有多如牛毛的海盜,倭寇的勢力在南海仍然不小,佛朗機人和荷蘭人的海盜船,更是時常在南洋遊弋,企圖掠奪大明商船上的財富。

所以沒有強大的艦隊護航,是萬萬不行的,目前負責南洋航線的主要是徐海艦隊,大明沿海則由王直負責,但這只是權宜,他們兩人早都厭煩了,沈默更不放心他們。

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大明自己的水師上,這件事交由鄭若曾在幕後操作,以俞大猷建立的水師為班底,又征募兵士兩萬,先期計劃建造兩百艘火力強大、防護完善的戰艦。加上原有的百余艘老式戰艦,便足以打造一支馬六甲以東最強的艦隊了,但朝廷不可能負擔這筆軍費。沈默的設計是,沿海各省出一部分,讓水師通過護航掙一部分,剩下的幹脆自己出……當然是以東南富豪集體捐贈的名義了。

他之所以如此著急的打造艦隊,不只是為了護航,還因為據徐海來報,西班牙人登陸呂宋諸島北部,並在那裏建立殖民點。對於這些臭名昭著的殖民者,沈默十分了解,知道他們下一步就該打整個呂宋島的主意了。

此時的呂宋島上,已經有兩萬多華僑定居了,沈默提醒徐海,和這些華僑搞好關系,他一直期待的黃金機會用不了幾年就會到來了。當然現在呂宋是大明的藩屬,國王蘇萊曼更是曾去北京朝貢,所以必須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同時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