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 婚禮(第3/3頁)

這時候後院喊一聲:“新娘子出來了!”沈默趕緊回避,揉著肩膀就到外面等……其實他進來敬酒都是不應該的,只是一想到老嶽父孤苦伶仃怪可憐的,要是連聲招呼都不打,就把她閨女接走了,實在是不當人子。所以就進去了,好在誰也不敢說他啥。

若菡蒙著大紅蓋頭從後院出來,這時候該由娘親喂上轎飯了,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但現在只能由父親端著,讓嬸子喂了,只是這樣愈發讓她心酸,淚水止也止不住。

等到吃完了上轎飯,若菡給爹爹磕頭,一直比較堅強的殷老爺,終於老淚縱橫了,別過頭去道:“上轎吧,好好地過日子。”

父女倆哭一場,姑姑和舅媽扶著哭成淚人的若菡,走到大門外,到了轎子前,姑姑哭道:“囡啊囡,儂擡得去呵,烘烘響啊!儂獨自去呵,領一潮來啊!”舅媽也哭道:“儂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

這讓在一邊當擺設的沈默十分不爽,心說:‘那是我媳婦哎,我能虐待嗎?’

盡管是依依惜別,但新娘子還是上了轎,坐定後就不能移動臀部了,這是寓‘平安穩當’意。

又有一位女方的福全婦人,將一只焚著炭火、香料的銅腳爐擱到新娘子的座位底下。現在冬天還好,要是夏天的話,非捂出一屁股痱子不可。

然後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轎頂驅邪之後,終於可以吹吹打打起轎了!

八擡大花轎在街上通過時,又引得無數圍觀老百姓十分羨慕,因為尋常百姓結婚時,都是坐四擡轎子的——只有誥命夫人才能坐八擡的轎子。

※※※

時間掐算的十分精準,花轎進入沈家大門,正好是夕陽西斜,紅霞滿天的時刻。沈家大開中門,奏樂放炮仗迎轎。

轎子落下,樂聲戛然而止,擔任儐相的會稽山陰兩縣令便分立在大門左右,二人一個是‘引贊’,一個是‘通贊’。

只聽引贊先道:“新郎佇立於轎前。”沈默趕緊從馬上下來,依言站在轎子前。

通贊又道:“啟轎,新人起。”轎門卸下,已經坐麻了半邊身子的若菡,這才敢微不可察的活動活動腰,扶著喜娘的胳膊站起身來。

引贊接著道:“新郎搭躬!”沈默趕緊拱手延請自己的新娘,喜娘將新娘手中紮著大紅繡球的紅綢子,遞給新郎子一端。

還是引贊道:“新郎新娘直花堂前。”二位新人便以那紅綢紅繡球相連,男左女右,沿著地上長長的紅氈,進大門,直往正堂走去。

正堂前已經置香燭,陳祖先牌位。擺上糧鬥,內裝五谷雜糧、花生、紅棗,上面貼著雙喜字。

當引贊道:“新郎新娘就位。”時,兩位新人已經站在供桌前。

通贊道:“新郎新娘進香。”便有人給新郎兩束香,沈默就著蠟燭點著了,然後分一束給若菡。這時引贊道:“跪,獻香!”

兩人就給祖先的牌位跪下,隨著通贊的命令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拜了天地祖先。

“二拜高堂!”通贊道。

一對新人,便給坐在上首樂得合不攏嘴的沈賀磕三個頭,沈賀那眼淚啊,不爭氣地往下流,擦都擦不及。

“夫妻對拜!”沈默和若菡又互相三叩首!自此緣定三生!

“禮畢,送入洞房!”伴著這一聲仙音,繁縟的拜堂儀式終於完成。由兩個小儇捧著龍鳳花燭在前導行,新郎執彩球綢帶引新娘進入洞房。地面紅毯上,卻是鋪著五只麻袋,新郎新娘的腳,都須踏在麻袋上行走。

踏過一只,男方的幾個喜娘又遞傳於前、接鋪於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傳宗接代’!也有‘五代見面’的意思。

待把若菡送進洞房後,沈默只是稍座,便被一群婆娘攆出去,他得給外面的至親好友敬酒……中午那些賓客基本上已經散去,只有關系特別近的才會留下來,參加這一席。

所以現在留在屋裏的,都算是很親的人了……胡宗憲堅持沒走,唐順之也在,還有沈老爺、長子、還有跟胡宗憲一齊出現的沈京,以及代表沈煉的沈襄,可見確實不論尊卑,只看親疏。

大家都知道他不能喝酒,也不想攪了沈默的洞房花燭夜,便一人敬他一杯,便放他去洞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