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腥風血雨 第六四一章 開始了(第2/4頁)

這便是所謂的‘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

你可能要為,士紳既不在朝,也不支薪,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紳權又從何而來呢?原因很簡單,有句古話說得好,叫‘不怕縣官。就怕現管’!只有保持相當的影響力,甚至直接掌握一定地權力,才能更好的維護家族利益。

而且儒家文化中還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優良傳統。大丈夫就應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以在這些讀過書的庶族地主看來,要實現個人價值,勢必需要通過造福一方的社會活動才能顯現出來。所以他們去幹也是自願地、樂意地。

但鄉紳們有個最大地苦惱。那就是沒有名分!以至於雖然如此做了千年,但在與官府交涉中總有些底氣不足。雖然平日裏知府那樣地高官,對他們都能客客氣氣。但真要翻起臉來,一個小小地縣令就能跟他們拍桌子罵娘!

誰讓大家一個是官,一個是民呢?

現在好了,《新政》裏明確規定,‘裏設老人,選年高為眾所服者。導民善,平鄉裏爭訟。’明明白白的賦予他們對鄉裏的管轄權。

再說朝廷整頓科舉之後,想當官就要靠真才實學了,對於這些家境富裕、子弟多讀書的中小地主來說,真是天大的利好消息。

之前不敢奢望的廟堂之上,終於變的現實起來,而且終將為他們所掌控。

到那時,進可居廟堂之高、治國平天下;退則處江湖之遠、保一方平安。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至此,庶族地主對改革,對武成王地支持毋庸復言。懷揣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他們將堅定不移站在秦雷身後,誓死捍衛改革的成果。

……

而對於人數最多的普通農民階層來說,想要讓他們高興、死心塌地跟著走。其實是最容易的。秦雷不過是將百姓頭上不合理的稅負砍掉,輕徭薄賦,取消勞役,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生產,有更多的糧食養家糊口。

除此之外,他什麽也沒有做。既沒有賦予他們政治上地特權,也沒有為普及教育撥款,甚至連往昔被大戶巧取豪奪的田產,都沒有幫著奪回來,但大秦南北的無數鄉村之中。幾乎家家供奉上他的生祠。把他當做救苦救難的菩薩,日夜供奉。無論是老人孩子、還是婦人漢子,都將其奉若神明,聽不得人說他半個不字!

老百姓就是這樣容易滿足,這樣感恩圖報,可千年以來,卻沒有幾個帝王將相做到……所以說任何一個被推翻的朝代,都活該!

至於商人階層,也是歡欣鼓舞地擁護這次改革……這些精打細算的行家們,驚喜萬分的發現,‘興工商’條目下的‘取消國內的重重稅卡、實現稅不重征’,以及‘大幅降低稅率’兩項相加,便可直接為他們節省三到七成的本錢;據說省得最多的,竟達到了九成。

至於斥巨資修建水陸交通,提升國家運輸能力;以及規定工商業者可以財產作抵押,由五人以上互保,向名叫大同錢莊、哦!不,現在已經改名為華夏票號的機構,申請利率僅半成的低息貸款。

而且這些商人也可以把錢存進票號,在異地支取,且額度在五百兩以上不收取手續費。這就大大降低了商人們款項遭劫的風險,還節省了雇傭保鏢地成本。

這種種利好消息之下,怎能不讓商人們對新政萬分期待,將秦雷奉為再生父母?

……

可以說,大秦朝上上下下,除了世家大族尚能保持一絲矜持之外,其余地各色人等,都熱烈歡迎著變法的到來!

“上下一心,泰山可移!”館陶衷心地拱手道:“王爺這個多方共贏的法子,實在是太巧妙、太高明、太強大了!”法令頒布不久,他便奉命離開京山城,直接入閣任永安殿大學士,兼總理新政事務大臣。官居從一品,負責新政的調度事宜,可謂是一步登天,春風得意。

“先不要高興太早。”秦雷搖搖頭,面上並無一絲喜色道:“甭管多好的經。和尚多了就有唱歪地時候,咱們得做好最壞的打算。”

“應該不至於吧!”館陶頗為自信道:“從昭武十六年,王爺和卑職醞釀此事,到現在已經五個年頭了,每個環節都推敲了不下十遍,小問題肯定會有。但大方向上應該不會犯錯。”

“但願如此吧!”秦雷的表情這才緩和一些,淡淡笑道:“為了達成孤王這多方共贏的要求。你都愁出白頭發了。”就像以往一樣,秦雷都是給出個思路,具體細節全部交給館陶完善,但其艱巨程度,要超過以往歷次之總和,幾乎要把個可憐的張諫之,徹底榨成人幹。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館陶苦笑一聲,深有感觸道:“其實華發早生不可怕,可怕的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