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曹丕篡漢,劉備稱帝(第4/7頁)

諸葛亮將表章合上,卻還給劉巴:“列出來,一並呈上去。”

劉巴像是摸到了什麽風向,小心地問道:“費詩該如何處置?”

諸葛亮不露聲色地說:“尚書台有典案百官之權,子初可請命主公處置,亦可自定是非再請主公決斷,亮不便越權。”

說是不越權,其實已經做了隱諱的決斷,劉巴並不糊塗。諸葛亮這是要殺一儆百,拿一個費詩當出頭鳥敲打,其他異議者便不敢再做僨事主張。諸葛亮要為劉備登基鋪平道路,所有或大或小的阻礙都該芟除掉,營造一個萬眾擁戴的熱烈氣氛。

劉巴到底宦海沉浮多年,雖然耿介,卻不迂腐,深諳政治玄機,不做博名的頑固劣舉,該堅持時鍥而不舍,該妥協時也敢於放手。他認識諸葛亮以來,歷經諸事,早已深知此人城府深沉,寡淡的幾句話裏便埋藏機關,你懂得不懂得,他亦不會坦白相告,容你細細琢磨數日,才知他布局精密,環環相接間諸般矛盾一一剝落。諸葛亮雖有令人害怕的心計,皆因他處事全出於公心,縱然是采用非常的政治手段,亦不為己求利,故而落不下丁點遭人腹誹的把柄。

劉巴想透了諸葛亮的心思,只得輕輕說了一聲“是”。

諸葛亮也不欲久留,因說道:“我去見見主公,有勞子初辛苦。”

他轉身離了正堂,徑直往內堂而去,行路匆忙,身上起了微微的汗。諸葛亮手中的羽扇搖得緊了一些,跨上門廊,門首的鈴下為他推開了門,可屋裏卻沒有人,他聽見身後的內侍說:“主公吩咐,軍師將軍暫且等候,他稍後就到!”

他點點頭,並不多問,靜靜地走入了房間,身後的陽光跟著腳步緩緩湧入,在他挺直如青竹的背脊上流淌,他在一面書案前停下。

寬大的書案上堆著厚厚一摞書,放在最上面的是他給劉備抄寫的《韓非子》,下面壓著《商君書》,或者還有《荀子》《周易》《尚書》……這些年,他為劉備抄了很多書,劉備把這些書完好地保存,說是將來轉給劉禪看,兩三年來,劉禪受劉備鞭策,也在積極閱讀法家典籍。

想著堂堂大儒的學生竟被自己影響成法家高足,諸葛亮不禁莞爾,因見《韓非子》歪斜了,他容不得不齊整,輕輕挪正了。手從書簡上滑落,不經意地觸到一柄書刀,涼絲絲的仿佛被針紮了一下,他下意識地縮回手,目光卻落了上去。

這書刀長不過一尺,其上錯金鏤紋,原是蜀地久負盛名的金馬書刀,因為名家所鑄,市值不菲,書刀上輕縈著淺淺的透明水漬,莫非是未幹的淚痕麽?

諸葛亮怎能忘記,這書刀是劉封送給劉備的壽禮,那一年,劉備五十五歲壽辰,群臣紛紛上壽獻禮,多數人送的都是刀兵利器,大家皆知劉備行伍出身,好的不就是武將行當麽?獨有劉封送了這一柄金馬書刀,劉備自得了書刀,愛不釋手,不住口地誇贊說:“還是這兒子有眼力,知道老子如今重文了,馬上得天下,如何能馬上治天下?”為這中心意的禮物,他特意賞給了劉封兩大箱蜀錦,惹了好些僚屬的紅眼。

劉備對劉封,雖非親生,卻勝似親生,他深知諸臣僚不服劉封,可他心裏偏偏喜愛這個養子,愛他的勇武,甚至那不曉情理的憨戇也當作孩兒般的淘氣。

只是可惜,這對父子,卻從此天人永隔,再也做不成了……

諸葛亮曾用了一個晚上強諫劉備殺劉封,劉備起初不肯,俄而猶豫,甚至焦躁發火,險些和諸葛亮吵起來,最後是沉默。再後來,他把自己獨個鎖在屋裏,關著燈,沉在可怕的死寂裏,像一根幹癟的骨頭。諸葛亮也沒有離開,一直守在門外,君臣二人各在各的一隅,漢中王府的僚屬仆役都以為是君臣齟齬,卻不敢去勸和,也和諸葛亮一起守在門口,膽戰心驚地等待漢中王消氣。

到天亮時,劉備開了門,誰也不理,只請了諸葛亮進去,兩個時辰後,君臣一起走出來,彼此的臉色都很凝重,兩人也沒說話。有耳尖的府中僚屬恍惚聽見劉備對諸葛亮說:“我想通了”,卻無人知道他們到底談了什麽,為什麽齟齬,又為什麽和好,當天劉備就去傳了劉封,三日後劉封自殺。

諸葛亮想著這紛繁的事情,重重地嘆了口氣,不提防肩膀上有人拍了自己一下。

他驚得一回頭,卻看見劉備站在他身後,他急忙呼道:“主公!”

劉備擡起他要行禮的手,笑道:“嚇著你了?”他的眼睛從諸葛亮的臉上移到那柄書刀上,笑容倏地融解了,他撫上書刀,久久地,臉上的表情似乎凝固了,眸子裏明亮的光黯淡得似乎雨天的陰翳。

他將書刀往那一摞書後推去,自言自語似的說:“該拾掇一下屋子,有些物件不合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