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治亂政須下猛藥(第5/8頁)

門像濕重的磨盤,推開時悶聲沉響,諸葛亮輕輕地踏步進屋。他剛從南市按行歸來,頭發絲兒裏還滲著谷米味兒,雖然身體疲累,可心情是輕松的。

自各地倉廩緊急調入的糧食已全部進入成都各市,由官府統一定價,在各市設了官賣點,按量售賣,每人每次購買量不得超過限額。方才短短三日,物價便陡然下沉,各家豪強們因為劉洵被殺一事,正蔫兒著不敢冒頭,哪兒還管得了物價的高低,風聞發行新錢有斂財之嫌,也不敢跳出來振臂高呼,尚都存著觀望心。至多不用錢,但也別去挑戰新貴權威,嫌自己命太長麽?

門在身後遲緩而沉重地合攏,劉備正坐在書案後看卷宗,擡目一看,唇角一挑,笑得極古怪。

“主公有要緊事?”諸葛亮趨步而前。

“頭一件,帶頭做黑市金銀交易的幾個將官都逮出來了。我的意思是行嚴法,死罪不能逃,其余脅從不問,也不強令追回金銀。”

寬嚴相濟方有威懾力,諸葛亮並不反對:“主公明斷,亮認可。”

“第二件麽,”劉備將案上的卷宗推到諸葛亮面前,“看看吧!”

諸葛亮垂目一瞧,這原來是劉巴上的條陳,說的是經過幾月經營,官家統一貨幣百值錢已大部通行市面,金銀之物大量回收,府庫漸充,他看得欣喜,笑道:“好事!”

劉備也一笑:“是好事!”他把另一冊卷宗也拿過來,“再看看這個!”

這仍然是劉巴所寫,只是看得幾行,諸葛亮卻漸漸斂了笑,擡頭望去,劉備仍是滿臉堆笑,但笑裏卻藏著深不可悉的意味,仿佛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怎麽,不看了?”劉備點著那卷宗。

“主公……”諸葛亮的聲音低得仿佛沒有發出。

劉備笑吟吟地說:“來來,看這幾行,”他把住諸葛亮的手,輕輕地滑過竹簡,“初發百值錢,市無所貸,賴軍師將軍諸葛亮、翊軍將軍趙雲貸金銀錦帛千萬充庫,俾新錢得行於市!”

他停止了念白,含著古怪的笑說:“軍師將軍諸葛亮,你可真有財力,新錢通行艱難,你便把家財賣給國庫,國庫充實,新錢得流,一舉兩得!”

“主公,我……”諸葛亮想要解釋。

劉備揮手打斷:“我知道你清廉,一身仰給於官,無別治業,倉促之間拿出千萬金銀幾無可能。但你能出此財祿,只有一種可能,便是你把我賞給你的錢帛都拿了出來!”話音落塵,劉備炯炯清明的目光緊緊地盯住了諸葛亮。

諸葛亮沒說是,也沒說不是,默然地對上劉備質問的目光。

劉備看不出情緒地一笑:“你早就想把賞賜送出來了,只是賞功多人,你若獻賞,他人不獻,則獻賞之高行反成責眾之刑器,所以你封賜於府,不治產業。這次新錢通行,你則售賣賞賜,易得新錢著人遍市買貨!如此一舉,便將我之賞賜盡竭耗去!外人或以為是諸葛亮貪求新錢便宜,實際是你假私為公,增財府庫,便利民力!”

他輕敲擊著卷宗:“你,子龍,一樣心思,一樣做派,你們都將賞賜全數獻出,倒真如劉巴所言,出之何處,也來之何處!”

他按著諸葛亮的肩膀:“如何,我都說對了吧?”

諸葛亮默然有頃,他知道否認也無用,只得坦白道:“主公言之不差!”

“啪!”劉備抓起卷宗一砸:“你承認就好!”他瞪著雙目拋出鋼珠似的聲音喊道,“諸葛亮,我知道你大公無私,可這些金銀錢帛是我所賞賜,你竟敢私自售賣,好大的膽子!”

諸葛亮欠身一起,深伏下拜:“主公,容亮一稟,劉子初獻新錢之策,乃萬難中之不得不為。縱使新錢流通,收歸金銀充實府庫,談何容易!我們剛得益州,根基不穩,上有豪強掣肘,下有百姓猜忌,再興斂財之舉,這益州沃土還坐得穩麽?故而詳思之,可斂我之財,不可斂民財,可虧我之力,不可虧民力!若能使新錢流通,府庫充實,主公基業穩固,社稷安穩,莫說是讓諸葛亮獻金,便是舍去性命又何妨!然諸葛亮行為反悖,辜負主恩,請主公責罰!”

劉備久久地看著他,聲音沉重地說:“當初在荊州,君臣困窘無財,只得向南陽晁門借貸,迫得你以身為押,那時我曾發誓,但有一日,劉玄德能成基業,定要加倍償還你。天幸終遂人願,劉備也能有財力分賞功臣,得以踐行當年誓言,可是你卻把賞賜全數獻出……”

他半苦半悵地嘆了口氣:“忘身為公,盡心無私,唯有孔明能當得此語!”他踏著沉甸甸的步子,雙手扶起了諸葛亮,“孔明舍小利而顧大局,縱然社稷有幸,江山有福,可惜我允你的封賞卻要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