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敲山震虎壓豪門,燮理民生求大才(第4/5頁)

本已做了最壞的打算,頂多拼卻這潦倒半生的性命,哪知劉備忽然幾番遣使登門贈禮,大有結交之意,真叫他百思不解其意了。他本不欲與劉備謀面,但人家贈禮上門,一再回絕不見,未免不符君子待人之道。他又不能學孔子見陽虎,專門挑著劉備出門的時間回訪,他只能選擇親自登門,無論好歹也要在今朝見一見真章。

“劉子初,汝竟肯登劉玄德之門,好不榮幸!”劉備的笑聲像鋒銳而明亮的陽光,穿透了落在劉巴身前身後的陰影。

劉巴剛要行禮,卻被劉備一把捉住手,熱情地拉住他往屋裏走。

將軍府的正堂上只有他,劉備和諸葛亮,三五個侍從像魂一樣粘在人影的背後,仿佛一口可有可無的氣。

“左將軍盛情過望,巴無功不受祿,不敢受將軍大禮,當不起!”劉巴惴惴地說。

“吾卻以為汝當得起!”劉備笑容裏像盛開著姹紫嫣紅,鮮艷的色澤讓人目眩神迷。

劉巴一味地謙讓:“將軍太客氣了。”

劉備也不說客套話,直白地說:“我想用子初之才!”

劉巴誠惶誠恐:“豈敢!”

劉備肯定地說:“子初有經綸楨幹,賢才空置不用,豈非暴殄天物?子初縱然寬容無嫌心,我也會自責,自然,子初也可不入劉玄德彀中,全在爾一心之念。”

劉備要用他,用一個和他數次作對的狷狂之士,劉巴說不得是個什麽感覺,仿佛五味雜陳。

劉備真誠地說:“我不強求子初,今日子初願受我之禮,登我之門,我已甚是欣慰。倘若子初不欲留在益州,想回荊州,或者歸北,此時便可收拾行裝上路,我可對子初盟誓,絕不會阻攔!”

劉巴的嘴角蠕動了一下,微弱的聲音滑出來,到底是一片模糊。

劉備為了確證自己的承諾,又特意提醒道:“出行關符已送給子初,子初可知劉玄德之心。”

“關符?”劉巴狐疑。

諸葛亮插了一句話:“今日贈給子初的禮物裏便有關符……怎麽,子初不知?”

劉巴恍然了,劉備送來的兩口竹笥壓根就沒打開過,至今仍然臥在他家的院落裏,受著風霜凋蝕。他本來還想原封不動地退還劉備,如今聽諸葛亮解釋,才知道這其中原來裝著放他劉巴來去自如的憑證。

他一下子被感動了,嗡嗡地說:“劉巴倨傲自大,清高狂妄,擅相抵觸左將軍卻既往不咎,屢加厚恩,劉巴何德何能,敢受將軍大恩!”

能等來劉巴這幾句服帖的真心話,劉備知道自己已經成功了一半,他諄諄地說:“子初言重了,吾向也有不善之舉,望子初毋怪!”

劉巴心底本擰著一根麻繩,此刻都在解開,雖然緩慢,卻暢快而舒坦。他不想拗下去,風骨雖然拗出來了,人情味兒卻塌陷下去,他真誠地說:“將軍坦蕩,劉巴感慨。劉巴愚拙,不敢擔當大事,但若將軍有一二小事,劉巴當盡心解疑,不敢辭難!”

等了數日,劉備就是為了等這句許諾,他嘆了口氣:“子初,不瞞你說,確是有事求你,怕子初不允,方存了一二巴結之心,望子初體諒!”

“請講!”

“是這樣,聽聞子初有理財之幹,現今益州財匱,府庫空虛,不知子初可有良策?”

原來是為這個,劉巴也知道成都府庫罄盡,他思索了一會兒:“良策沒有,陋識卻有一個,若蒙不棄,願相告之!”

劉備喜道:“是什麽,說來無妨!”

劉巴道:“成都府庫空虛,當務之急便是聚財!巴有一法,錢出之何處,卻也可來之何處!”

“怎麽做?”劉備諄誠地問。

“益州商貿貌似繁盛,實則混亂。其中,尤以錢幣不統一為最甚,金銀銅幣等等流於市面,物價因此高低無準,巴以為可由官家統一制錢,強制通行,罷百錢,興新錢!由吏掌官市,一可約法行新錢,新錢大積於市,則舊錢流入府庫;二可平抑物價,若府庫充實,可由官府賣貨資民,則商家囤積無利可求!”

劉備雖不通理財,也聽懂了劉巴的意思,那便是由政府統一強制發行新貨幣,除了新貨幣外,其余舊幣不能在市場上流通,這樣留在民間的金銀便能收歸府庫,自然就讓府庫充實。

諸葛亮坦誠道:“恕亮直言,罷百錢興新錢或有斂財之嫌,只恐民心不服,新錢難以通用。”

劉巴嘆息:“此是不得已而行之,府庫藏帑空竭,財貨不存,要想把流於民間的金銀收歸,唯有此法!”

“只恐有金銀的不肯把金銀交出來,沒有金銀的抵觸新錢。”劉備憂心道。

諸葛亮想了一會兒:“若是新錢甫一流通,有大宗金銀與新錢交易,可緩一時艱難否?”

“新錢行於市,最難在開端,一旦流通後,若能保證市面貨物豐阜,交易暢順,一錢能有成倍之利,民漸習於用新錢,自然不會抗拒。當初新莽改制,頻繁更幣,奈何物資窮匱,民力凋敝,故而新幣只能使得物價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