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暗訪故地誅禍害,借豪強之血收百姓之心(第5/9頁)

眾人都是驚疑,既不見三老出面宣呈官府公文,也不見有爭訟言詞布講,卻是李家父子在台上。再看另外兩個陌生人,一人白衣羽扇,俊朗如滿月的一張臉,另一人眉目清秀,看見人潮湧來,一雙雙眼睛打量自己,難為情地扭過了頭。

“李大生,你敲鼓作甚?”底下有人大聲問道。

李大生掄胳膊重重敲打,吼道:“告狀!”

“告啥子狀?”

“告主家的狀!”

人群轟地發出一聲驚呼,有人搖頭,有人嘆息,這李家父子定是瘋了,好端端的又去告什麽狀,即便告狀,又在這裏敲鼓召集鄉民作甚?莫不是想讓全鄉人見識他們的不怕死?

李老由見鄉民大部已到,底下人頭攢動,揮手讓兒子停下敲鑼,他在台上一拱手:“各位父老鄉親,我有一句話憋在心裏很久,今天定要說出來,希望大家夥能聽上一聽!”

他清了清嗓子,更清亮地說:“我們西鄉同為郫縣劉老爺的佃農,多少年為他種地勞作,不曾告過罪,怨過苦,可主家卻屢屢欺辱,不是加田賦,就是辱農戶,逼得多少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略一停,聲音哽咽地說,“大家夥都知道,我家遭的罪,細妹,他娘……都沒了……”

他強忍著拭掉眼淚:“這冤仇不能不報,所以,我已決定去郫縣告狀。底下有冤的父老兄弟,如果信得過我,便隨我同去,定要申冤雪恨!”

“李老由,你瘋了不成,敢和主家作對!”有人高呼道。

李老由挺起了胸膛:“我不是瘋,我曉得我在做啥子,因為我不怕,你們也不要怕!”他指著諸葛亮,虔敬地說,“這位先生,你們該認得吧,他能幫咱們告狀!”

無數的目光從不同的地方匯聚而來,不約而同地落在諸葛亮身上,這個文質彬彬,風雅如竹的先生能幫泥腿子告狀?他有什麽通天本領,居然敢和豪門望族對抗,莫非是逗泥腿子玩笑?

“這個是誰,難道是昔年住你們家的那個遠道客人?”底下有記性好的率先喊了出來。

李老由提聲道:“正是他,先生遠來益州,要幫咱們告狀呢!”

“他憑什麽幫我們,我們為何信他?”

“主家是能得罪的麽,李老由你逗大家夥玩呢!”

懷疑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有幾個人甚至想擡腿離開。諸葛亮正要說話,底下一人厲聲喝道:“李老由,你好大膽子,敢敲鼓聚民,煽動百姓告狀!”

那人一面怒斥一面登上土台,原來是鄉裏三老,他挑了目光睃了一眼諸葛亮:“還有你,你是誰,竟敢挑唆事端,想造反嗎?”

諸葛亮冷冷地說:“民有冤則當訟獄,不得其訟,則該勸其訟狀,何來挑唆事端,又何來造反一說?”

“民有冤無冤與你何幹?容不得你在這裏多管閑事,你是個什麽東西,區區遊方士子,膽敢在這裏猖狂,還不快給我滾!”那三老叉腰怒視,大有將諸葛亮推下台的趨勢。

諸葛亮冷淡一笑,羽扇緩緩一揮,從袖中取出一支金質令箭。令箭長約一尺,金燦燦的猶如握在手裏的一縷陽光,晃得那三老眼睛發暈,他湊近了一瞧,令箭上豁然陰刻著五個深文大字:左將軍府令。

三老先是一愣,慢慢地才回過神來,他雖從沒見過這令箭,然而金字令箭和左將軍的名號他怎能不知。睜了眼睛去打量諸葛亮,怎麽看怎麽像傳說中左將軍府中大名鼎鼎的軍師,背心頓時發涼,冷汗從脖頸窩流到後腰,雙膝一軟,“撲通”跪倒,口裏遲遲地吐了半個誰也聽不懂的字。

台下的鄉民都看傻了眼,起初三老上台斥責,大家夥兒還為諸葛亮捏了把汗。可才匆匆一刹,趾高氣揚的三老便成了鬥敗的公雞,打鳴的力氣也丟了個精光,而這文雅先生卻仿佛忽然之間具有了某種驚世駭俗的力量,星辰般卓然熠熠。

“他是誰?”

“莫非是什麽大官不成?”

底下議論紛紛,騷動的情緒蔓延如春草生長,在人潮中越長越快,越升越高。

“各位父老!”諸葛亮朗聲道,“民有冤而報官本為天經地義,數年民冤不得申,是官府之責,非民之罪。各位父老若信得過我,請與我同去郫縣,把多年冤情盡數申訴,為家人討一個公道!”

擲地有聲的宣告仿佛黃鐘大呂,經久地在空氣裏振蕩,懷疑的冰塊開始松動了。

“好!”有人拍手叫道。

仍有人保持沉默,或者搖頭不信,但起初的質疑已開始分化,越來越多的人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走,我們去郫縣!”李大生振臂呼喊,他杵著木棒,嘣嘣地壓下一個個坑,和李老由走下了土台。

“好,告狀去!”許多飽經豪強淩虐的百姓跟著呼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