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為控局勢薦良才,不惜觸怒劉備(第5/7頁)

劉備悶悶地嘆了一聲:“憋悶,誰不憋悶……”

“再這麽憋悶,我回荊州算了,益州這個鳥地方,一天也待不下去了!”張飛賭氣道。

劉備喝道:“胡說八道,什麽回荊州,你小子不要犯混!”

張飛拍著大腿叫道:“我就是想回荊州,我想二哥了,有二哥在,誰敢欺負咱?你就是個軟骨頭,處處要顧大局,申大義,只會讓兄弟受委屈!”

“混賬!”劉備怒道,撿起書案上的一支筆砸了過去。

張飛揚手接住,大喊道:“好,我明天就回荊州,我去找二哥,他是條硬漢子,才不似你一樣沒勁!”

“你敢回荊州,老子剝了你的皮!”劉備咆哮著,舉起一方硯台作勢便要擲向張飛。

張飛見惹火了劉備,到底心裏發虛,跳起來便朝門外跑。剛跑出門,身後的兩扇門兀自哐當當亂撞,只聽見“乒乓”一聲碎裂響動,腳後跟被碎片撞得生痛。面前似乎站了一個人,模糊得像一片白霧,他既未看清楚是誰,也不敢逗留,撒腿往外奔逃,一面跑一面頂嘴:

“我就回荊州,你打啊,你去荊州打我啊!”

“混賬東西!”劉備又抓起一冊竹簡,用力地擲向門邊,竹簡在空中散成了三段,劃著淩亂的弧線撲向了門。

“呀!”門口有人驚呼。

劉備聽著聲音不對,心頭頓時一跳,定睛一看,門首立著的哪裏是張飛,卻原來是諸葛亮,一只手橫在臉上,散亂的一段竹簡從他胸口嘩地掉落。

“孔明!”劉備驚住,快步奔去,“砸哪裏了?讓我看看!”

“還好!”諸葛亮搖頭,“這竹簡很輕,沒事的!”

劉備打量了他一番,便啐道:“張翼德那混賬說混話,耍小孩子脾氣,我教訓他來著……孔明有事?”

“有三件事。”

“你說。”

“第一件,亮知主公欲以成都桑田封賞功臣,亮懇請主公收回成命!”

劉備沒料到諸葛亮說的第一件事竟是駁回封賞,他解釋道:“按功行賞,本人君之恩,加恩於臣,何錯之有?”

“孰恩可加,孰恩不可加!”諸葛亮切切道,“濫恩無度,是為無恩!劉璋暗弱,正為其文法羈縻,賞刑濫施,致使君臣之道陵遲,陳斧鉞而人不畏,班爵位而物無功,主公怎能重蹈劉璋覆轍!主公自得益州,便頻繁賞賜功臣,上一回將府庫藏帑分賞告罄,這一回又是賜田地,主公是要把這巴蜀沃野當作私財統統分割了麽!”

劉備沉默良久,一聲長嘆:“孔明忘否,那年,不得已去晁家借貸,你不吝其身,作保為我借來軍需。我當時說,若有朝一日劉玄德得成基業,一定還你這個大情,所以我才頻頻賞賜。我欠孔明,欠群臣部將太多,而今手中有財可分,怎能慳吝而不廣布恩德,以彌補我多年對你們的虧損。”

諸葛亮一陣感慨:“主公的心意,亮已知道,可諸葛亮若受主公恩賜而昧心不諫,便是不忠;一心討賞而不顧社稷傷損,便是不義。一個不忠不義的諸葛亮,主公會想要嗎?推而廣之,若群臣部將為爭厚賞而罔論公義,坐看基業潰殘,不伸急援之手,主公會欣賞這樣的臣下麽?”

劉備被問得一顫,視線裏冷靜決然的諸葛亮,讓他不能硬起心腸,他不再爭持,緩聲道:“好,容我想想吧。還有兩件事呢?”

“第二件,如今國庫空虛,梓潼遭澇災,農戶受損,成都卻發不出賑災錢,我們手中所存財帑不足,兵民皆難給養。再者,而今物價騰貴,市場匱乏,豪強之家操縱金銀市價,士兵們趨利而走,私下做起金銀黑市交易,愈加將物價擡高了。成都市場混亂不堪,若不籌措之,民變即在眼前!”

聽說麾下士兵居然在做黑市交易,劉備很是惱火,罵道:“混賬東西,居然敢做黑市勾當!索性把他們手裏的金銀都奪回來!”

“已將激起民變,不可再激起兵變!”

劉備怏怏道:“那你的主意是?”

諸葛亮鄭重地說:“亮欲向主公推薦一人,他有理財之幹,當可解此困厄!”

“哪一個?”

“劉巴!”

這個名字仿佛巨石落入井裏,濺起三丈浪,劉備皺了眉頭:“劉巴?你舉薦他理財?”

“正是劉巴,此人具桑弘羊之才,才幹卓犖,是充實國庫,給養兵民的不二人選!”

劉備嘲諷道:“此人徒具虛名耳,所謂桑弘羊之才,乃不切實際的浮誇!”

劉備的斥責讓諸葛亮一呆:“主公莫非還是記恨前怨?采納人才以有無良幹為本,縱有宿怨也當既往不咎。”

劉備一揮手:“我豈不知這些道理,只是你拿了誠心去納才,人家未必肯為你所用!”

“主公的意思?”諸葛亮漸漸聽出些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