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諸葛亮渡江說孫權(第2/4頁)

“天下?”曹操愕然,他竟自放聲大笑,“好,我便要看看胸懷天下的諸葛亮如何與王師對決,我們便在這浩浩長江之上一決高下!”他揚起手,用力地劈下去。

※※※

冬天要到了,天空總是灰蒙蒙的,團團霧氣總是浮在長江上,凜冽的勁風從江面卷起,帶著鋪天蓋地的冰冷潮濕籠罩在夏口上空。

也許是要下雨了,諸葛亮邊走邊想,冷風吹得庭院裏的樹木瑟瑟發抖,光禿禿的枝幹搖搖晃晃,似乎不勝其寒。

諸葛亮進門的時候,劉備正歪在棉褥上看書,擡頭看見諸葛亮進來,他把書輕輕一合,笑道:“孔明來得正好,我正有事欲與你商量。”

“亮也有事與主公相商。”

兩人彼此笑了一聲,劉備握著書想了想:“莫若你我同寫一字,看看想的是不是同一件事?”

諸葛亮笑著點點頭,劉備吩咐人取來筆墨,兩人背過身去,各自在寬竹簡上落下一字,寫畢,各自把竹簡拿來一瞧,劉備寫的是“孫”,諸葛亮寫的是“使”。

劉備又欣慰又遺憾:“唉,事想到一處,字卻不一樣。”

諸葛亮搖頭一笑:“事恐怕也未必想得一樣。”

劉備愕然:“我寫孫,你寫使,皆為聯盟江東之意,何謂所想不一樣?”

諸葛亮取過兩片竹簡,用羽扇輕輕托起,點了點“孫”字道:“主公寫孫,為綢繆聯盟江東,共抗曹操,奈何我方剛在當陽敗了一仗,士氣頗有低落,而曹操勢大,其鋒銳不可當。風聞江東孫權駐軍柴桑,或有觀望之心,聯盟之心不明,敵人之力太強,故而徘徊,可是這樣?”

劉備點首:“正是!”

諸葛亮又指指“使”字:“亮書‘使’,雖也暗指聯盟,然亮卻在思慮該派誰去結盟東吳。如今曹操大軍南壓,形勢危急不可遲延,此去江東乃為聯盟抗曹,而抗曹並非易事,我們雖有魯子敬薦盟,而東吳廟堂情態不明。因之,若遣人不當,不能說服東吳,則形勢大變,我們雖暫處夏口,如何能抵擋曹操的虎狼之師?”

劉備恍然:“孔明以為該遣誰為使?”

諸葛亮把竹簡放下,躬身道:“亮願請纓赴東吳結盟!”

劉備驚住,他擺手道:“不成不成,江東路遠,形勢微妙,萬一倉促起變,孔明該如何脫身,我又如何救得了你!”

萬難之時,劉備卻依然體恤,諸葛亮不由得感動:“主公毋憂,江東雖疏離,然非荊棘之地,況有魯肅斡旋,亮定能無事!”

他見劉備仍在猶豫,又勸道:“此去東吳,一為結成兩方之盟,共禦強曹,二為堅定東吳戰心,使其不於中道改諾,若遣使不當,則聯盟不成,怎可輕忽!”

劉備長久地沒有說話,直到窗外急躁的風聲撞響了窗格,檐下響起一片銅鈴聲,他才像從睡夢中驚醒般回過神來。他望著諸葛亮,很慢地說:“罷了,煩孔明往東吳走一遭,只是百事小心!”

諸葛亮道:“亮此一去,望主公敕令雲長苦練水軍,旬月之間,大戰將起,不可疏忽。”他略一頓,壓著舉重若輕的聲音說,“亮以為長江一戰是為扭轉全局的關鍵,我們或可趁此奪取荊州!”

劉備只覺得一顆心怦怦跳動,嗓子冒著幹柴煙,吐了吐,只是發燙的氣息。他忽然明白了險中求勝的道理,也許和曹操這一仗真的是他命運的轉捩點,他可以拋開讓他煩惱卻丟不開的道義包袱,以討逆的名義拉起爭奪天下膏腴土地的輝煌旗幟,從此擁有自己的領地,邁出隆中對的第一步。

哦,隆中對,那麽光燦燦的一個目標,是他這一生不舍追求的夢想,便是被死亡扯住了腳步,他仍然奮力向前奔跑。

他的心裏滾燙得像燒著一盆大火,臉上卻沒有什麽表情,他把所有的狂熱念頭都摁下了。

門外有人叫門。

“什麽事?”劉備漫不經心地問。

“江北來信!”門下回答。

“江北來信?”劉備詫異,“傳進來!”

門下推門而入,捧著一封函了口的信進來,恭敬地交到劉備手裏。

劉備摳了封泥,揭開蓋信的檢,捧著信簡從頭一個字往下看,慢慢地,臉上的表情變得復雜起來,笑裏含著愁,愁裏含著悲。

“怎麽了?”諸葛亮問道。

“曹操,把我女兒送回來了。”劉備錯愕地說,仍然如墜夢裏。

曹操果然將劉備的女兒送來夏口,用一葉扁舟,三五隨從,從沔水登船,順流東下,駛入連通沔水與長江的夏水,在夏水中一蕩百裏,東向行到夏水的入江口——夏口。

如辰,當這個劉備的小女兒見到父親時,卻是一副癡傻呆愣的模樣。她看著劉備仿佛看著一個從未見面的陌生人,看見持刀的士兵便渾身發抖,幾度慌不擇路地要跳入江裏,成了半個傻子,給飯吃則吃,給水喝便喝,平時抱著枕頭哼曲兒,也不認得人,只念念叨叨說要去找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