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兵敗當陽,諸葛亮死裏逃生(第5/7頁)

士兵們因見他受傷,便要過來扶他,諸葛亮推開了他們,他搖搖頭:“不用,我走得動!”他撐起一口倔強的力氣,捏緊了扇柄,沖在了最前面。

這一路上少見虎豹騎,多的是逃難的百姓,有的尚能走動,有的卻倒在路中央奄奄一息,還有的已死去多時,只睜著窟窿似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瞪著蒼天。

諸葛亮嘆息連連,卻也無可奈何,他此刻滿懷的心思便是找到劉備,倘若尋不得劉備,縱算他絕頂聰明,也不知前途何在,人生何往。

腳底忽地一絆,這攔阻的力量扯得他險些摔倒,他擡了擡腿,卻仍是被那力量死死扣住,他又驚又急地低頭一瞧,竟是呆住了。

扯住他的竟是一個孩子,正慢慢地從死人堆裏爬出來,一面在屍骸上匍匐,一面用一只手死死地抓住諸葛亮的衣服下擺。

“別拉著!”隨從士兵喝道,幾個人便要去掰開孩子的手。

諸葛亮對他們擺擺手,他輕輕提了一下衣裳,那孩子卻像是溺水時抓住活命的浮木,另一只手也牽住了諸葛亮的衣角,一雙血肉綻開的手用盡力氣攥著諸葛亮,仿佛在攀折灰燼中殘存的希望火焰。

“救、救命……”孩子苦巴巴地說。

諸葛亮怔怔地停住了,說不出到底是為什麽,他像是被某種深埋的情緒觸動了。

孩子睜著流淚的雙眼,一動不動地看著諸葛亮,張著嘴翕動著。

出現在他淚眼裏的是個白衣羽扇的先生,先生的白衣染了泥,皺皺的,還有一溜溜的血痕,先生沉靜的臉上有很深的倦容,散發半彎在額頭。可先生的目光很柔和,像早晨的陽光,溫暖而動人。

“我、我娘死了,姐姐死了,弟弟死了,他們都死了……你能救救我麽……”孩子嗚咽著說,他其實並不清楚為什麽冒出這些話,只是忽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諸葛亮猶豫了,救下一個孤弱孩子不是不可以,可他此刻本也是亡命出奔,若是再帶上一個累贅,倘若有緊急危難出現,又該如何安置他?可不救,良心卻邁不過那殘忍的檻。

有馬蹄聲滾滾撲來!

諸葛亮驚駭,在此困境遭遇虎豹騎,身邊只有二十來個疲倦之兵,他一介書生,如何能抵擋殺氣騰騰的虎狼之師,莫非今日當真要命喪於此?

那馬蹄聲越來越近,已經來不及躲避了,諸葛亮只覺得一股勁風撲面而來,沖得他連退幾步。

“孔明!”一個半帶嘶啞半帶激動的聲音從馬背上飛下來,一個人影不等馬收蹄,仿佛捕著了獵物的蒼鷹,風一般撲向了諸葛亮。

諸葛亮大驚,忽而又是大喜:“主公!”

劉備幾乎要哭了,他握住諸葛亮的手,左看一眼,右看一眼,以為是夢,還給了自己一巴掌。

“你活著就好,活著就好……”劉備喋喋著,眼淚再也忍不住。

諸葛亮的一雙手被他握得太緊,扯得傷口陣陣撕裂的疼痛,心裏卻是狂喜的:“主公無恙,亮甚是快慰。”

劉備真想痛痛快快哭一場,這一次的失敗太慘烈了,他不僅像過去無數次失敗一樣,丟掉妻兒,失去領土和軍隊,還險些丟掉了他這一生最珍貴的朋友和良師。不,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人,那是一種力量,一種足夠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力量。

“大哥,軍師,趕快上馬離開,曹軍虎豹騎還在四面搜捕。”張飛策馬上前,焦急地催促道。

劉備慌忙擦去眼淚:“我見到孔明狂喜過望,不禁忘記險情當前。”他挽住諸葛亮的胳膊,“走!”

諸葛亮回頭看了一眼那還在淚眼盼望的少年,到底還是下了決心,“主公,帶上他吧。”

劉備瞧了瞧,他並不猶豫:“帶走!”

眾人齊齊上馬,響亮地呼喝一聲,向當陽橋方向擁塵而去。

※※※

火焰的光映照在半面坍塌的土墻上,墻磚東一拉、西一溜撒了滿地。墻角躺著一個死人,肚子上中了一刀,半截腸子掉在大腿上,血淋淋的發出難聞的腥臭味,惹來一只饑餓的禿鷲,一口一口地啄食。

甘夫人扒在土墻上悄悄向外張望,遠遠地能聽見隱約的慘烈喊叫聲,猛見著墻根下臟腑洞穿的死人,嚇得一骨碌縮了回去。

黃月英半躺在地上,她費力地擡起手:“夫人,有人麽?”本想坐起來,可身體沉重得如同壓上了千鈞重擔,說句話都要耗費很多力氣。

甘夫人煩悶地搖搖頭:“沒有……”

她們同乘一車,行到半路曹軍殺來,殿後保護家小的趙雲拼死護衛,卻抵不住曹軍勢大,她們和趙雲被狂潮似的騎兵沖散。不僅如此,連糜夫人和抱著阿鬥的保姆也一發找不著了,只剩下她們兩人相互攙扶著躲避刀鋒,但一路倉皇,卻分不清個東南西北,見前方有面土墻,實在疲累無計,只得躲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