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篳路藍縷草創基業(第3/6頁)

聽著滿耳不絕的蟬鳴聲,劉備背著手沿著墻根緩緩而走,拐了兩個月洞門,便看見一個小院落,一入院門,一簇簇粉紅薔薇遍地開放,絢爛如一面滾動的織錦。花叢中夾著一條石子路,風把花葉吹落在路中央,不留意踩上去,印在石縫裏,竟成了別致的裝飾。

門沒有關,風貼著門吹進房,在一摞摞的竹簡上翻湧。諸葛亮和徐庶一左一右倚在案後,指著鋪開的幾卷竹簡,小聲地議論著。有時徐庶還捉起一支筆,在簡上輕輕劃過。

因太專注,兩人都沒有注意到有人來了,更不知是誰跨步入門,只是恍惚地感覺眼裏的光線弱了,還道是天上浮雲遮了太陽,垂下一地陰影。

諸葛亮的目光從竹簡上慢慢擡起,若有所思地挪到遠方,卻看見門邊立著劉備。

“主公!”他拉了一把徐庶,兩人慌忙從案後站起。

劉備跨了進來,笑吟吟地說:“夏日炎炎,眾人皆在消暑,你二位卻案牘勞形,當真讓人感慨!”他望著案上鋪平的竹簡,每一片簡上皆落著幹凈整齊的字,行間微有塗抹,似是修改,“這是什麽?”

諸葛亮道:“新擬定的十二教令,亮與元直正在斟酌更正。”他從案頭拿起一卷竹簡,“此為總目,請主公觀覽。”

劉備展開了卷冊,其上正是諸葛亮新擬定的十二教令目錄和總綱,分文政和武功兩大類,文政有《官令》《法令》《察令》《爵令》《農令》《田令》,武功有《軍令》《戰令》《兵令》《將令》《攻令》《守令》。看畢十二教令總目已是大為振奮,又看見總綱之論上寫有“任事以功,措事以刑,教事以法,一事以令”,忍不住拍了一下巴掌:“好!”

他把教令總目輕輕卷起來,小心地放了回去,由衷地說:“自有孔明,方知教令之用,昔日竟如活在渾噩夢中。”他興奮地笑起來,“待你們更定教令,即日宣布實行。”

“只怕底下非議多。”徐庶說了一句誠實話。

劉備一擺手:“不用管他們的非議。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徐庶當即便笑了:“主公也成了法家門下高足,孔明功不可沒。”

劉備一愣,方才意識到自己無意中說了一句《商君書》裏的名言,他不禁啞然失笑:“孔明借我《商君書》,確是好書,可我瑣事太多,至今尚未讀完,慚愧。”

“無妨,亮不催著主公還。”諸葛亮半認真半玩笑道。

一席話說得眾人皆笑,諸葛亮因問道:“不知主公讀到哪一章了?”

劉備想了想:“《賞刑》。”

諸葛亮點點頭:“主公尚記得《徠民》一章乎?”

劉備絞盡腦汁回想了半晌,只從那記憶深井裏撈上來半桶水:“慚愧,唯有一二模糊印象,不甚清爽。”

“無妨,亮背給主公聽。”諸葛亮富有意味地一笑,他輕輕念道:“今王發明惠,諸侯之士來歸義者,今使復之三世,無知軍事;秦四竟之內,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於律也,足以造作夫百萬……”

劉備有些生疑了,諸葛亮百事皆有準繩,不會平白無故地背書,他也不急著探問緣故,就書論書道:“商君書奧壸,孔明可否開釋一二?”

諸葛亮靜靜笑道:“這說的是商鞅諫議秦孝公廣拓土地,以徠三晉之民,務為農耕,蠲免賦稅,則不奪一地而三晉之民可盡!”

劉備恍然:“原來是這麽個說法,這一手還真是絕,不奪地而盡得其民。若果然奏效,三晉之民皆跑去秦國耕地,三晉民力凋敝,哪裏用辛苦征伐,三晉已空耗國力,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諸葛亮欣然贊道:“主公明鑒!”他莞爾一笑,“自古民心為貴,民在天下在,民去天下亡。諸侯皆窮爭土地,卻不知天下根本在民,無民力支撐,縱然囊括九州四海,仍舊守不住江山!”

徐庶插話道:“秦有地而得三晉之民,倘若無地如何爭民?”

諸葛亮輕舉三根指頭:“一布信,二重賞,三申禮。民趨利而往,無利而去,若行此三者,縱然如今地方偏小,但有民力倚靠,根本撐持,自可倚根本而拓土地,”他緩緩地停了,之後一字一頓地說,“我們可以效法。”

“效法?”劉備終於能肯定了,諸葛亮闡述經典果然暗藏玄機。

諸葛亮點頭:“對,如今我們雖寄寓荊州,偶得新野容身之所,然畢竟為他人地盤,兵力財力薄弱,若要募兵以備北方還得經過荊州牧許可,百事難以施展,因之,亮竊以為可以徠民之術為募兵之策!”

劉備漸漸提了精神,他認真地看著諸葛亮,每個字都打入心裏最契合的地方。

“募兵有兩難:一、我們不可在荊州本地編戶中招募,人民戶簿皆在荊州屬吏手中,我們無權持握;二、貿然擴充兵力會引起襄陽猜忌,稍一不慎,很可能禍及自身!”諸葛亮緩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