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千古大謀隆中對(第3/6頁)

他猛地給諸葛亮伏地一拜:“備碌碌數十年,至今日遇先生,才得開啟茅塞,先生以天下謀略賜備,備愚鈍無知,卻賴先生指點迷津,榮幸之至!”他聲音發抖,吐出的字打著飄,卻飽含著充沛的情緒。

諸葛亮伸手去扶他:“將軍何須大禮,亮呈陋見,將軍喜納,實乃亮之幸!”

劉備擡起身體,他凝視著諸葛亮,喜悅、興奮、渴望、感佩交織在血液裏,他期期地說:“備再求先生!”

諸葛亮燦然笑道:“將軍請講!”

劉備壓抑著那湧動的渴望,忐忑地說:“先生身負不世才幹,可願隨備出山,踐行隆中之謀,興漢室,安天下!”

諸葛亮沒有說話,臉上是琢磨不透的微笑。

劉備緊張得滿臉是汗,一顆心七上八下,幾乎要從嗓子眼蹦出來,依著他一向的脾氣,他哪有這彎彎拐拐的繁禮,可就可,不可則散,管得他世事蒼茫,任我天高地遠,自行自事。可今天面對諸葛亮,他卻生平第一次有了惶恐的感覺,仿佛是面對一件絕世珍寶,不可褻瀆,不可強求。

諸葛亮要是不答應自己該怎麽辦呢?劉備擔憂地閃過這個念頭,旋而又死命地壓下去,他真害怕最終是這個結果,倒寧願自己從來沒有來過隆中,沒有見過諸葛亮。

諸葛亮靜靜一笑,順手取下案上的一冊書,手指在書上輕輕滑動。

“亮平生自負,好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友人嘗以此訕笑。”他笑著一嘆。

劉備糊塗了,諸葛亮不回答他的問題,卻和他談起春秋故事,到底是顧左右而言他,還是另有深意呢?

諸葛亮看著劉備:“管仲襄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擘劃國策,成就齊國不世霸業!”他把那竹簡推到劉備面前。

劉備莫名地一看,原來是《左傳·莊公九年》,他快速地掃了一眼,說的是齊桓公繼位,受鮑叔牙之諫,拜管仲為相,書眉上有一行小字,想來是諸葛亮的批注:“桓公有管仲,亦管仲有桓公乎,賢才明主本為一體,君日象而臣月象,日月共輝,光被天下。吾若效管仲,奈桓公何在?”

劉備模模糊糊地似乎明白了什麽,他擡頭一瞧諸葛亮,那深邃目光中的微笑如水漫開,水中蘊含的情緒有信任,有堅持,有肯定,刹那間,他全都明白了,激動地呼道:“先生……”

諸葛亮正了衣冠,雙手合攏,隆重地拜了下去:“亮平生魯鈍,也曾心系黎元,憂懷社稷,數年逡巡,終得遇將軍,願效將軍麾下,以半生所學傾囊相效!”

劉備幾乎是跳著奔到諸葛亮面前,他用一雙手扶起諸葛亮,一種想要流淚的沖動襲擊了他,可他並沒有哭,卻是看著諸葛亮笑出了聲。

※※※

夜幕下沉,隆中起了風,寥廓的天空星星很少,吝嗇地露出兩三點,也不明亮,想是要下雨了。

屋裏點了燈,燈光漫溢,流淌在案上的杯盤碗碟裏,盈盈地泛著潤澤的色調。

張飛從碗裏撈出半只醬鴨,一口撕下一條腿,嚼得山崩地裂,順嘴一吐,鴨骨頭飛得滿地滾,也不管不顧,他雖大口朵頤,還是連連抱怨:“不夠肥!”

他一張口,一根骨頭飛出去,剛好掉進劉備的碗裏,那碗裏還剩有半碗豆粥,劉備伸筷子把骨頭撈出去,捧著那粥真是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他本想把張飛罵一頓,奈何是在別人家做客,不好隨意造次,再看關羽,雖沒有張飛的粗魯顢頇,稍帶了一二分的做客禮儀,但也毫不矜持,早已扒拉下去七八碗飯,端著那只還有點殘羹的碗,正睃著目光到處找飯。

劉備哭笑不得,他覺得自己帶來了兩個強盜,哪裏是訪求賢才,分明是餓了半年的難民沖進別人家打劫,還嫌別人招待不周到。

他隱隱地擔心諸葛亮會見嫌,遞了目光去打量,卻沒有發現諸葛亮流露一絲一毫的厭煩,諸葛亮正在喝粥,他吃飯很專心,仿佛把那米飯當作了一件必須完成不可的事,非得用認真翔實的態度對待不可。而且特別惜糧,每一粒米都拾起入口,一碗飯吃畢,碗裏幹幹凈凈,鋥亮得像從沒用過。

並且最讓他困惑的是,諸葛亮吃飯也在想問題,微鎖的眉頭,緊繃的額頭,似乎他吃下去的不是米,而是一個又一個難題。

也許是感覺到劉備在觀察自己,諸葛亮對他略笑了笑,沒有羞赧,沒有難堪,平靜如水。

劉備倒不好意思了,不知怎的,他對這個年輕人油然生出了絲絲的好奇,也許只有歷經磨難的人才會知道農耕辛勞,不會隨意浪費糧食,諸葛亮一定曾經有過艱難的日子,在他波瀾不驚的面孔下應該隱藏著旁人少知的辛酸往事。

“餓!”張飛擦著滿嘴的油,不滿地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