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巧解難局,諸葛亮智得佳人心(第3/5頁)

管事兩邊看了看,呵呵笑道:“多謝二位捷思,黃公吩咐孰破迷局,黃公有大禮相贈,請二位跟我來!”

諸葛亮和龐統彼此對望了一眼,兩人都猶豫了一下,也都最終決定跟那管事走。兩人邁步出門,隨那管事穿過正堂直入內院,在一間四楹屋前停住,管事掀起門簾:“請!”

屋裏東席上安坐一人,青布外袍,軒朗開爽,飄飄揚揚仿若神仙之姿,他瞧著兩位年輕人,和藹地笑道:“二位英俊之士,能從眾中出類拔萃,果然不同凡響。”

龐統見過黃承彥,這時突然在內院看見號稱生病的主人,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諸葛亮其實也猜到此人的身份,兩人一起拜下。

黃承彥看住龐統,親熱地念著他的名字:“龐統龐士元……我聽說龐公給你取了‘鳳雛’的雅號,鳳翺翔於九天,他日不可限量!”

龐統誠惶誠恐,他沒想到黃承彥一見面就不加掩飾地許以誇贊。龐德公好品鑒人物,若能得他幾句點睛贊語,便猶如貼上了一道光輝的徽識,頃時便是身價倍增。荊襄士林除了龐統,也只有司馬徽得了“水鏡”的雅號,龐統的自得可想而知,卻為著君子不矜誇的品德,不能到處炫耀,偏今日黃承彥脫口而出,雖是台面上的恭維話,卻到底是動聽得很。

他少年時樸鈍,許多人以為他難成大器,直到十八歲那年,他奉龐德公之命去拜訪司馬徽,當時司馬徽正在樹上采桑,兩人一人樹上一人樹下,整整說了一宿話。司馬徽驚其為天人,稱他為“南州士之冠冕”,漸漸名聲大作。他不再藏於人後寂寂無聲,骨子裏的驕傲也被激發出來,還學會了龐德公的品評人物,雖言過其實,也沒有龐公不言人惡的仁厚,卻因他曾同時被兩位士林長者誇譽,讓人不敢小覷。

黃承彥洞若觀火,他看得出龐統的得意,他便是那熬得百味俱全的濃湯,什麽驚世駭俗什麽離經叛道都經過他的眼,區區年輕人的趾高氣揚不過是湯裏那一味尚未熬出滋味的作料。他把目光慢慢移開,在諸葛亮的身上停住,他怡然自如的笑容裏閃出一絲不為人察覺的驚喜。

“諸葛亮孔明……”黃承彥念著這個名字,眼角慢慢有了笑意,“感謝二位為老朽解除迷局,為聊表謝意,特備薄禮以贈兩位晚輩英才!”

諸葛亮和龐統都推讓了一番,黃承彥笑道:“禮要收,可我分了兩份,不得已,要麻煩二位選一選。”他拍了拍手,門外兩個仆人捧著兩口匣,輕輕地放在諸葛亮和龐統身前。

黃承彥指著那兩口匣:“此兩物,一為古琴,乃我昔年遊學時,自洛陽購得;一為古劍,乃舊日老友相贈,年歲雖久,劍鋒不減,足可劈金斷銀。”

又一個選擇拋出來,龐統其實已有了判斷,但他擔心和諸葛亮沖突,說道:“多承黃公贈禮,但不知孔明所選,怕與其沖突,傷了和氣。”

黃承彥哈哈一笑:“你們一起選,便知會不會沖突。”

諸葛亮簡練地說:“甚好。”他緩緩伸出手,龐統也伸出手,兩雙手摁住了木匣,卻是一人抱劍匣,一人抱琴匣。

黃承彥朗然大笑:“好得很,果然是各有千秋!”他指著龐統懷中的劍匣,“士元如何選劍?”

龐統振振道:“統無他志,願仗劍行義,養浩然之氣,成英雄之業,邦國殄瘁,率力而補之,邦國靡沸,盡心而平之。”

“好一個子路之志,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黃承彥贊嘆著拍了一聲巴掌,他又看向諸葛亮,“孔明選琴何意?”

諸葛亮幽幽道:“若士元從子路,亮從曾點。”

黃承彥一怔,他默然凝了一眼諸葛亮平靜如秋水的臉,一些兒悵然混著了一些兒傷懷,他感慨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明之志,為孔子之志也。”

他略帶憂郁地嘆了一聲,此時,一樁極重要的事在他心裏翻開了熱浪,他深以為自己可能作出的選擇驕傲,也為這選擇感到憂慮,他憂的是未來。

※※※

諸葛亮和龐統各自返回去時,兩人一路竟自無話。諸葛亮其實很想和龐統傾心一談,可龐統始終擺出那冷冰冰的譏誚模樣,那拒人於千裏之外的冷漠把一切和暖的交融都隔絕掉。他們之間的誤解深如鴻溝,也不知哪一年哪一月能填平彼此的隔閡。

崔州平等人早已走了,只有徐庶還在等諸葛亮,龐統朝屋裏望了一眼,對徐、諸二人胡亂地拱拱手,轉身也離開了黃家。

徐庶聽諸葛亮復述了見到黃公的經歷,嬉笑道:“真見鬼了,黃公到底在弄什麽玄乎?”

諸葛亮也很困惑:“我也覺得奇怪,黃公這是有什麽用意麽,平白地送具古琴於我,無功不受祿,我還真是受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