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劍影刀光仇生肘腋 風聲鶴唳禍起蕭墻(第5/6頁)

“奴才就是為了給萬歲爺孝敬實物兒,才惹出一點麻煩。”張鯨接著就稟告了呂興貴前天夜裏被東廠秘密捉去的事,又道,“馮公公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實想借刀殺人。”

朱翊鈞皺著眉頭,沒好氣地說:“這才叫羊肉沒吃著,反惹一身暄。”

張鯨故意裝出誠惶誠恐的樣子,伏在地上說:“奴才連累皇上慪氣,奴才該死。”

“就一句‘奴才該死’就能了事?”朱翊鈞一跺腳,哂道,“太後下了懿旨,要將你逐出大內。”

張鯨盡管已預計到這種結局,但乍一聽到這句話,仍驚駭不已:他決定試探一下皇上的態度,於是突然間跪直了身子,望著皇上.淚流滿面說道:

“奴才一條賤命,早就交給了皇上。皇上不要說讓奴才走,就是支口油鍋把奴才炸了,奴才也是高興的。”

瞧著張鯨可憐巴巴的樣子,朱翊鈞心裏頭便覺難受。幾年來.他在乾清宮中“形單影只”,諸事展布如同石頭縫裏射箭——拉不開弓。每每神情抑郁之時,只有眼前這位奴才,還能稍許給他安慰,也惟獨只有他能夠謀決大事。如今,擺在朱翊鈞面前的選擇有兩個:一是謹遵母命,將這個張鯨發配南京,這樣.他恐怕就還得當幾年“兒皇帝”;另一個是一意孤行將張鯨留下,但馮保與張鯨兩個色是水火不容,他只能留下一個。從感

情上說。他願意留下張鯨。但馮保背後有太後支持,他覺得自己還沒有能力搬動這位樹大根深的內相,如果意氣用事,必定禍起肘腋之間。權衡再三,他長嘆一聲言道:

“朕哪裏舍得你走,只是母命難違。”

張鯨已看出皇上的矛盾心理,覺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便從懷中摸出那只寶石筆盒,雙手舉起,仰著淚臉說:“奴才聽憑萬歲爺發落。只是這一走,奴才再也見不著萬歲爺。想到從今以後萬歲爺受到委屈時,再沒有一個人分憂解難,奴才心裏頭比刀子剜著還難受。這是萬歲爺要的東西,奴才獻上。”

“是什麽?”

“胎毛筆。”

朱翊鈞“噢”了一聲,接過盒兒打開,用手將黑得發亮的“筆毫”捏了捏,一想到它們的產地皆在少女胯下,身上便燥熱起來。但此時他沒有閑心欣賞,隨手把筆盒放到一邊,對張鯨說:

“你且起來,朕有話說。”

張鯨謝恩爬起來,抖抖索索坐到小凳兒上。朱翊鈞摸著生了淺淺黑髭的下巴,沮喪地說:

“這番禍事臨頭,倒黴的不單是你,恐怕張閣老的首輔也當不了幾天。”

“啊?”張鯨瞪大了驚恐的眼睛,緊張地問,“對張閣老,太後娘娘也有懿旨?”

朱翊鈞答非所問地說:“太後本來已不過問國事,今兒個,她是被馮公公攛掇來的。”

張鯨蓄了多時的一句話,這時候脫口而出:“萬歲爺,馮保這是迷惑太後,借她老人家的力量,企圖在宮廷裏搞一次政變。”

“政變?”朱翊鈞一驚非同小可。

張鯨一掃滿臉的驚懼,咬著腮幫骨惡狠狠地說:“萬歲爺親政三個月,一連處理幾件大事,已是大快人心。如今若盡數推翻,這不是政變又是什麽?”

朱翊鈞點點頭,嘆道:“即便是政變,有太後支持,朕又有什麽辦法?”

“有。”

“唔?”

“張居正死後第二天,奴才心憂朝局,曾偷偷跑到大興縣鄉下的一座小廟裏頭,拜見了一位異人。那位邋邋遢遢的老頭子,什麽也沒說,只封了一張紙讓奴才帶在身上,並一再叮囑半年之內,若遇大禍,當可拆封視之,化禍之法,盡在紙上。”

“那張紙呢?”

“奴才旦夕帶在身上。”

張鯨說著,從袖子裏摳出半個時辰前才在司禮監值房裏封好的信箋遞上:朱翊鈞拆開一看,只見一張尋尋常常的箋紙上,潦潦草草地寫了幾行字:

打胎

《四書》兩句

左看三十一右看一十三合攏起來是三百二十三。

打一字

才名猶是楊盧駱

勃也何因要向前

《書經》一句

朱翊鈞橫看豎看,終是解不透其中奧秘,問瞪大了眼睛站在旁邊的張鯨:

“這不是叫人猜謎麽?”

“大概是的。”張鯨裝出的樣子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驚奇地說,“既是高人指點,總會弄點玄虛的。”

“這頭兩個字‘打胎’,謎底在《四書》裏頭,”朱翊鈞說著在靠北裏墻一排大書架上抽下一函《四書》,抖著書咕噥道,“這厚的一本,上哪兒找這兩句話去?”

張鯨假裝犯難,嘴上胎呀胎呀的念叨著,忽地把腦殼一拍,興奮言道:

“萬歲爺,奴才估摸出來了。”

“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