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為濟困賤賣龍泉劍 言告狀卻送戒石銘(第6/6頁)

陳大毛他們擡進來的這一方《戒石銘》碑,便是洪武十五年的舊物。這座碑本安置在當時的荊州府衙門內。嘉靖年間,當時的知府嫌衙署局促,便打通關節請旨另建,這就是趙謙現今辦公之地,而老衙門便作了荊州稅關的署所。不知是出於疏忽還是別有所因,遷移府衙時,這一方《戒石銘》碑競沒有一同遷走,而是一直留在稅關的署所之內。如今被陳大毛他們擡來,趙謙立馬想到這件事的幕後策劃者是金學曾。本來巴心巴肝指望接一道狀子治一治金學曾,沒想到反上了他的圈套接下這一方“聖碑”。趙謙站在碑前,恨得牙癢癢的卻又不便發作。偏這時候,宋師爺站出來問道:

“陳大毛,狀子呢?”

“什麽狀子?”陳大毛裝糊塗。

“你們不是要告荊州稅關麽?”

“是你宋師爺要我們告的,怎地賴到我們身上,我們回家合計合計,不告了。”

“為啥?”

“就為你寫的狀子,不合我們小老百姓的口味。”一直悶葫蘆似的李狗兒,這時開口說話了。他從懷中摸出那兩張狀紙揚了揚,然後把它撕得粉碎,說道,“過去稅關的大堂官,就是趙大人,我們如何告得!”

“你!”

趙謙臉色漲得像紫豬肝。府同知一看這些賤民鬧得太不像話,立時大喝一聲:

“你們這些刁鉆小民,竟敢戲弄本衙,來人!”

“在!”

眾衙役一齊把水火棍在青磚地上頓了一頓,那樣子就要撲上來抓人了。趙謙擺擺手示意衙役們安靜下來,他知道如果此時一動手,便真的就中了金學曾的詭計。須知這些子編氓是送“聖碑”來的,如果打了他們,就等於是他趙謙膽敢藐視皇上,到那時候,他縱有十張嘴也辯白不清。小不忍則亂大謀,趙謙想到這一點,便勉強擠出一點幹笑來,對李狗兒一幹人眾說道:

“多謝你們送來這方《戒石銘》,宋師爺,安排人把這石碑趕快安放妥當。散堂!”

 

 

 

 

 

 《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