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七章 各自出招

邊令誠是天不亮時抵達了長安,心中忐忑地在城外宿了半夜,城門一開他便匆匆向大明宮趕去。

邊令誠早在高仙芝主掌潼關時,被李隆基懷疑他徇於私情而打發去了河東,命他為郭子儀和李光弼的監軍,一直到馬嵬坡事變、新帝繼位,他也沒有返回過長安,作為宦官的身份,他只能依附於帝王而生,新帝他在安西時曾經有過短暫接觸,但一個落魄的皇孫他怎麽可能放在心上,一直到李豫登基的消息傳來,他才知道自己當年錯過了什麽。

但李豫似乎並沒有忘記他,即位後沒多久便派人來找他,封他為河東、河北兩道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並許他若能聯合河東軍各將進駐關中,將任命為神策軍中尉,專司掌管北衙禁軍,這可是連高力士也沒有得到過的權力,可謂一個巨大的利誘,盡管邊令誠知道李清權勢滔天,但在誘惑面前,他依然決心一博。

只是現在皇權日衰、相權當道,河東諸軍皆疑慮不定,只敷衍於他,邊令誠也一時也打不開局面,正當他無比沮喪之時,機會卻從天而降,長孫全緒主動找到他,願助他聯合河東各將,效忠皇上,在他倆的共同周旋下,李抱玉、衛伯玉、張知節,烏崇福等領軍大將紛紛表態願意聽從皇上調遣,而現在邊令誠親自進京,名義上是述職,但實際上卻是為了表功領賞,十萬大軍表示效忠於他,這是多麽大的一個功勞,不知皇上聽了該怎樣欣喜若狂。

天色微明,長安城各大街上依然車水馬龍,朝臣們的馬車排著長隊浩浩蕩蕩在朱雀大街上疾駛,但所去之地大都是皇城而非大明宮,原來在三天前由左相第五琦牽頭,三百多名官員聯名上書李豫,要求停止中朝會,理由是討論時間太長,大部分官員都閑站無事,耽誤了日常政務的處理。

李豫當即召開臨時內閣會議討論此事,但除了兵部尚書李泌和刑部尚書裴冕反對外,其余重臣一致支持廢除中朝會,僅保留大朝和內閣聯席會議,而且大朝將改為二月一次,而內閣聯席會議也改為三天一次,地點也由現在的紫辰殿改在中書省舉行,這實際上就是徹底架空了李豫,將他最後的發言權也剝奪了。

雖然李豫權勢日微,但他今天卻心情大好,他昨晚已經從新冊立的長孫惠妃那裏得到消息,長孫全緒等人願進京勤王,但兵力及日程安排等細節都尚不清楚,只能等待正在進京路上的邊令誠來詳述。

“皇上!兵部李尚書來了,在外候見!”馬英俊聲音低微,生怕打擾了李豫這些日子難得的輕松。

李豫一轉身笑道:“哦!師傅來了,怎麽又如此客氣,快快請他進來!”

馬英俊答應一聲,剛邁了兩步,李豫又叫住了他,再三叮囑道:“今天邊令誠可能會來,他若來了,帶他立刻來見朕!”

“邊令誠!”馬英俊臉上的肥肉抖了一下,這是一個令他切齒仇恨的名字,同樣是宦官,他是觀軍容使,而自己卻給皇上端屎端尿,自己侍侯皇上這麽久,不說代批奏折,就連看一看的權力都沒有,而他邊令誠還未見過皇上,就被許為神策軍中尉,掌管禁軍,老天,你何其不公!盡管馬英俊心中的憤恨幾乎要掀翻李豫的禦書房,但他還是必恭必敬地行了個禮,匆匆退下。

片刻,李泌匆匆趕到,雖然他為兵部尚書,但依然沒有一點實權,實權都在兵部侍郎王昌齡的手上,這更是李清的心腹,李泌也並不著急,在形勢不利之時只有忍耐,等待機會的出現。

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李清的手段確實狠辣,他一方面命第五琦出面改革朝會制度,徹底架空李豫;另一方面又撤去了對太上皇及諸親王的監視,這言外之意就是警告李豫不要妄動,否則他會另立新君,步步緊逼,根本不給李豫一點機會。

“臣李泌參見陛下!”李泌閃目偷偷看了看李豫,見他神態歡喜,在放心之余又多了幾分詫異,取消朝會這是一件大事,就算他不沮喪,也不該如此高興,難道是惠妃有喜了嗎?心裏一連轉了幾個念頭,皆摸不著頭腦。

“師傅,好消息!長孫全緒有回信……”李豫忽然發現跟在李泌身後的馬英俊,話語嘎然而止,有些惱怒地揮了揮手,命他出去。

馬英俊嚇得連退兩步,急忙關上門出去,他呆呆地站在門口,適才皇上臉上的厭惡之色深深地刻進了他的腦海裏,一方面再三叮囑他要及時帶邊令誠覲見,而另一方面對自己卻象防賊一般,強烈的失落感啃噬著馬英俊的心,他眼中閃過一道兇光,立刻趕回到外殿寫了一張便條交給心腹,命他即刻給李清送去,而他本人卻趕回禦書房外間,等待隨時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