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2/3頁)

此刻,李豫派來的吳太醫正在給李隆基診病,脈搏雖然微弱,但還算平順,太上皇的病不在於體內,而是他現在已經癡呆了,雙目黯淡,總是長時間地盯著一個地方傻笑,喉嚨不時發出咕嚕咕嚕的怪聲,而口角的涎水也一刻不停地流下來。

這是典型的老年癡呆症,禦醫們見得多了,自然明白是怎麽回事,已經無藥可救,但也得裝模作樣地開一些安神補腦的藥,以安慰在一旁悄然抹淚的楊玉環。

“吳太醫,太上皇好點了麽?”

寢宮之外,李璘攔住了吳太醫,憂心忡忡地問道。

吳太醫長嘆一聲道:“多陪陪太上皇吧!或許他能想起點什麽?”

說罷,他搖了搖頭,拎著醫箱去了,直到他的背影去遠,李璘的臉上才露出了一絲冷笑。

一刻鐘後,李隆基的靜室裏,已經洗去病容的李隆基半倚在榻上,眯著眼聽取李璘的稟報。或許是應了那句‘失去才知彌貴的老話’,做皇帝時,他日日夜夜和楊貴妃歌舞尋歡,只覺時光不夠,便將那江山社稷拋之腦後,而現在他有的是時間,卻忽然覺得歌舞戲曲變得如此無聊,楊玉環天天看著,也有些膩煩了,他開始惦念他的江山社稷、關注起朝廷政治來。

結果自然是氣炸了肺,且不說他逃走那天晚上,全城百姓皆無事,惟獨數百名宗室被叛軍殺害,這裏面明顯有問題,更重要是李清依仗軍權在握,把握了朝政,將新帝視為傀儡,掌控朝中生殺大權,這就是他退位的結果嗎?拱手將李唐江山送了人,將來他如何在列祖列宗面前交代,不!李隆基暗暗咬牙,他決不能就這樣算了。

雖然他恨不得立刻沖上殿去將那個不爭氣的小兔崽子揪下皇位,但他也和永王諸子一樣,整個興慶宮都被李清派來的士兵把守,只有買菜的小太監偶然能出去一次,給他帶回一點市井裏流傳的小道消息。

但就在十天前,看守興慶宮的安西軍忽然撤離了,轉而換成數百名他從前的羽林軍,老將陳玄禮依然做他的侍衛長,機會似乎來了,他第二天便傳出話去,只說他病重,可能時日不多了,很想見一見舊日的老臣,消息傳出,不少舊臣都聞訊趕到興慶宮外替他祈福。

李隆基隨即命人暗暗記下所來之人,又去比對他們現在的官職品銜,比對結果令他既振奮又遺憾,振奮是大部分掌有實權的朝廷要員都來了,而遺憾是除了郭子儀以外,其他所來的軍方將領皆是空銜將軍,無一人握有實兵,好在聽說李清再過幾日就要率大軍東去平亂,三五個月是回不來,朝內空虛,這正是他唯一的機會。

只要能奪回帝位,再以大義昭告天下,李清再兇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惟行弑君之事,到最後他也相信能與李清達成妥協,讓李清再任右相便是,至於相權與君權,那是以後之事了。

李隆基已經籌劃周密,到現在為止一切都很順利,瞞住了所有的人,他開始變得信心百倍,以他四十余年所積的皇權威望,難道還收拾不了一個無權無人、資歷淺薄的新皇帝嗎?

“你是說他離開得並不堅決,是吧!”李隆基聽得很仔細,他每一個細節都沒有漏掉,京兆尹既可以事先集結民力、控制京城,又可以事後安撫人心,是他整個計劃中極重要的一環,郭虛己避之不叠的態度可以理解,畢竟他好容易才得一實官,還得夾著尾巴做官,不過從他步伐的猶豫便可看出他的心並不穩定,只要他肯來看望自己,那他就有把握說服他聽命於己。

“父皇,兒臣的舅父雖未表態,但看得出他心裏矛盾,恐怕是心已動,不如兒臣再去給他講明大義,讓他直接聽命於父皇。”

“不用這麽著急!”

李隆基輕輕地擺了擺手笑道:“現在李清未走,他就是有心也不敢表露,再者,你活動得太頻繁了,會被李清看出端倪,從現在起,你也盡量少來興慶宮,一切等李清走以後,再慢慢著手。”

“可是父皇,我擔心李清會留下心腹守關中,尤其大明宮的兩千羽林軍更是效忠於他,我們這樣做會不會太過於冒險!”李璘終於忍不住說出了心中的擔憂。

李隆基搖了搖頭,微微笑道:“那是你看不清形勢的緣故,如果李清真很擁護李豫,那我也不會有這個念頭,索性死心塌地度過余生,可是他們之間已勢同水火,這兩千羽林軍並不是用來保護他,相反,卻是為了監視他,我們也不需要率軍殺入大明宮,囚禁李豫奪位,只要百官來興慶宮擁戴我上位,詔令天下廢除李豫,再同時聲明李清官職權力照舊,不要觸動他的利益,我想李清的士兵們是不會幹涉此事,至少他們會請示李清,這樣一來,我便有了談判的時間;況且李清東征相州,這個機會李豫焉能放過,如果我沒猜錯,李豫必然也會利用這次機會奪權,而李清同樣也會防備他,既然有鶴蚌相爭,自然是我漁翁得利,至於郭子儀、李光弼,那是我將來牽制李清的兩枚棋子,一個小小的宮廷政變,還用不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