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 述職交鋒(第2/5頁)

半晌,他才小心翼翼將劍還給李清,嘆道:“這把劍跟隨王帥戎馬一生,不知有多少敵酋喪命其下,當年他曾給我說過,得此劍者可繼承他的衣缽,後來王帥含冤而死,此劍便消逝無蹤,我們都以為此劍已泯滅,不料今天我卻在大將軍身上看到。”

李光弼越說越激動,他撩開衣擺,單膝向李清跪倒:“請大將軍受我一拜!”

李清卻沒有扶他,只淡淡一笑道:“我倒希望李將軍拜的是我,而非這把劍。”

“非也!”

李光弼臉脹得通紅,猛地站起身朗聲道:“劍歸劍,人歸人,大將軍縱橫西域,為我大唐開疆辟土,打吐蕃、擊大食,在光弼眼裏,這才是真正繼承了王帥的衣缽,而不僅僅是一把劍,若非如此,就是打斷我的腿,我也決不會彎一下。”

李清默然,半天才歉聲道:“是本帥錯怪你了,這裏向你道歉,李將軍,請坐下說話,我還有話要問你。”

李光弼見堂堂的安西大都護、尚書左仆射居然向自己認錯,他心中感動,剛剛生出的不滿頓時一掃而空,他坐了下來欣然道:“大將軍有話盡管問。”

“我想問李獻忠敗兵之事,李將軍可能告訴我實話?”

李光弼沉默了,事實上他隨張齊丘進京就是想向朝廷揭發安祿山私收朔方軍,但就在昨天晚上,張齊丘突然找到他,告訴他此事楊國忠已經插手,不準他再提,李光弼心中異常憤恨,卻又無可奈何,現在李清卻忽然問起他此時,使他仿佛在漫漫地黑暗之中陡然間看見了一線光明。

他是個原則性極強的人,絕不能容忍楊國忠與安祿山共謀朔方軍的精銳,而且本應該是屬於他的部隊。

“兵乃國家之器,豈能因一己之私而廢之。”

李光弼下定決心,他用低沉而略帶一點沙啞的聲音緩緩道:“現在這支軍隊駐紮在雲中,它沒有任何番號,已經完全是安祿山的私軍,我來京城就是為了檢舉此事,但就在昨天晚上,張大人忽然告訴我,楊國忠已經插手此事,命我不準再提,安祿山收編朔方軍之事就此作罷。”

“那有什麽證據證明楊國忠已經插手此事?”

李光弼搖了搖頭道:“具體我不太清楚,張大人只告訴我兵部的調查不了了之,既然他說是楊國忠,那必然是有所依憑。”

不知不覺,李清已經起身站在窗前,他坐不住了,今天遇到李光弼是一次偶然,但李光弼說出的話卻讓他發現了一樁天大秘密: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他們之間應該只是交易而不是結盟,否則安祿山不會棒打楊國忠的三子,或許是楊國忠有什麽把柄被安祿山捏住了,或許是安祿山與楊國忠交換了各自所需的東西。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楊國忠與安祿山已經走到一條道上,事情雖小,但李清卻由此看到了很多東西,就仿佛一座冰山,尋常人只看到海面上的部分,但李清卻看到了海平面下另一個豐富的冰山世界。

首先楊國忠不知道帳本的事,否則他不會做出這種近似共謀造反的蠢事,其次李隆基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他,說明李隆基對楊國忠還存在某種疑慮,他並不是很信任他,甚至在這件事情上李隆基還更相信自己。

這種看似微妙的關系,往往影響著朝廷重大決策的制訂,甚至決定著歷史的走向,不過現在事情還不明朗,李清雖然只看到了一個模糊的輪廓,但他心裏卻有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

時間過得很快,午飯後,李清便被幾名太監帶到大明宮紫宸殿,述職提前了,原定在申時正舉行,現在提前一個時辰,因為安祿山的述職只進行不到一刻鐘便結束了。

李清站在殿外只等候了片刻,隨著一聲輕脆的雲板敲響,述職正式開始了,一名宦官小跑著出來,高聲喝道:“宣安西節度使李清覲見。”

隨即幾名侍衛將李清帶了進去,紫宸殿是大明宮第三大殿,又稱天子便殿,是除禦書房外大唐皇帝最常呆的地方,很多軍國大事都是在此拍板決定,故而進入此殿被則朝臣們稱作‘入閣’,是一件非常榮耀之事。

大殿裏寬闊宏偉,但也只在最盡頭稀稀疏疏坐了十幾個人,而這十幾人就是大唐的最高決策集團。

台階正中間高高在上的自然是大唐皇帝李隆基,雖然沒有午睡,但他精神依然矍鑠、膚色紅潤,正含笑看著李清走近。

李清大步走上前,跪下向李隆基行一大禮,“臣李清參見皇帝陛下!”

“李愛卿免禮,賜座!”

李隆基輕輕擺手,立刻有兩名太監擺上一張厚重的椅子,李清坐下,目光向兩邊一掃,第一個便看到站在李隆基身後的高力士,他捧著一疊文書,目光冷漠,臉上沒有一絲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