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步步為營

冬日的陽光格外溫暖,房間的窗戶大開著,李清面朝窗戶,眺望遠山如黛,白雲在他頭頂上悠悠地飄著,速度極慢,仿佛在體會著城市裏騰騰的新年喜氣。

在他身後的桌上放著兩張大小一樣的紙卷,蓬蓬松松地卷成兩團,被鎮紙壓著,一份是李隆基的密旨,要他將隴右軍權立即交給董延光;另一份則是太子的密函,讓他無論如何要堅持到皇甫惟明歸來。

兩個利益集團的矛盾碰撞,在他這裏匯集,高展刀可以抽身即走,不帶走一點負擔,可他呢?他能走嗎?家庭的安危、豆盧軍將士浴血戰鬥的封賞、安史之亂,仿佛一座座由小到大的山,重重地壓在他身上,他想閉上眼睛,可那兩封密信卻一字不漏地刻在他的腦海裏,讓他抹也抹不掉,他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旗幟鮮明、不容曖昧。

如果他不知道歷史,他會毫不猶豫地將太子的密函撕掉,可他的痛苦就在於他知道十年後將要發生的事,歷史的列車是否還將按原路走下去,還是因他的到來,多了一個齒輪而偏離原來的軌道。

南詔的歷史已經被改變了,這是不是就是一個岔道,還是歷史的列車沒有在預定的站台上停留,他只是略知歷史,這又是他的第二個痛苦所在,他不知道歷史的細微處。

當一個人對面人生兩難之事無法作出正確判斷時,最好的辦法不是閉著眼睛去隨便抓一個,而是等待,就仿佛一列緩緩駛出涵洞的列車,只看它的車頭,你無法判斷它是載人還是運貨、它的終點和始發地又在何方,等它的全貌出來,你便明白一切。

只要學會耐心等待,你便會知道自己的選擇,其實也並不需要知道歷史。

李清默默地轉過身來,將兩張密函一一收好,他又抽出一張白紙,坐在桌前提筆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家信:

“簾兒,我可能無法回來過新年,這裏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處理……

……

女兒的名字我已經想好,我記得有兩句詩:‘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既然她出生時月光皎潔,且就叫她李庭月吧!乳名則叫‘糕糕’,這是我幼時的乳名……

過了新年,我便要去長安述職,然後我會直接回沙州,我不在家,一切都要靠你了。

……

代我向小雨問好,代我親一親我們的糕糕,另外,好好照顧驚雁。

夫 李清 上

天寶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寫完,李清又讀了兩遍,添上新年的祝福語,再將墨跡吹幹,塞進一只信封裏並打上了火漆,交代兩個親兵送回沙州去。

但到了黃昏時分,李清所等待的答案便已經來臨,當五百輕騎護送新任隴右節度副使董延光和大太監邊令誠出現在官署的台階前時,李清所代理的隴右節度副使之職便告以結束。

聽說董延光到了,李清率領六曹等一班文職官員笑呵呵迎了出來,他快步下了台階,卻忽然發現邊令誠也在,心中微微感到不妙。

邊令誠催馬上前,將金牌高舉,拖長聲音道:“傳皇上口喻,李清接旨!”

李清急忙跪下,後面一班文職官也跟著跪倒黑壓壓一片。

“臣李清謹聽皇帝陛下口喻。”

“沙州都督李清即刻起解除所代理隴右節度副使之職,立刻回京述職,不得耽誤,隴右節度副使一職由董延光將軍擔任。欽此!”

“臣李清接旨!”

後面一班文職官面面相視,皆不知這其中是怎麽回事?李清做隴右節度副使才剛剛五日就被免職,如此,還有什麽任命的必要,直接等董延光來上任便是了。

李清的心中卻跟明鏡一般,任命自己不過是李隆基為了讓皇甫惟明放心到京城去,現在目的達到了,自己就沒有留在鄯州的必要,他心中一陣冷笑,過了河便拆橋,說明李隆基壓根就不相信自己,否則又何必派一個董延光來呢?

李清眼中閃過一絲失落和蕭瑟,臉上卻半點不露,只向董延光拱了拱手,淡淡笑道:“恭喜董將軍了!”

董延光卻哼了一聲,不應和李清的恭賀,他年紀約四十余歲,身材細長,長得瘦骨棱棱,臉色灰白,顴骨高聳,兩只蟹眼向外鼓出,且相距很遠,斜斜地向上挑著,用一種輕蔑而傲慢眼神從馬上俯視著李清。

“李都督,既然皇上正式任命我為隴右副使,那你的任期也就完結了,我給你一個時辰,請你將自己的物品收拾整理出去,我不希望府衙內今晚有兩個節度副使。”

董延光的無禮頓時引來一片嗡嗡聲,李清也被他的傲慢惹惱了,但他強忍著怒氣對董延光道:“董將軍,你來接替我我並無異議,但我還沒有和你辦理移交,你還不是節度副使,再者,就算我們現在辦移交,可我在鄯州並無住所,你讓我連夜搬出署衙,那讓我住哪裏去?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望董將軍考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