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完)(第3/5頁)

不過在此時,武川還是一片荒蕪之地。

“君侯,只要把這個點紮下去,不需太多兵馬,八百足矣。依照樓倉格局建立,不需三年,這裏就會成為你出塞征伐的根基所在。這個點紮穩了,整個塞北草原,就成了一盤棋局。”

劉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公叔繚沒有再理睬劉,扭頭看向了蕭何。

“九原地人口,應該不至於這麽少。這裏是邊荒,陛下修造長城時,遷幾十萬刑徒在此勞作。

大公子過世之後,人口疏於管理。

恩……不過老秦早先的律法,恐怕已不太適用。

這段時間來,我一直在查看一些相關地資料,有一個大致上的輪廓:君侯占領了九原雲中兩郡,日後一應兵役、力役、稅金、授田都要與民戶有關。然蕭郡長手中的戶籍,多有不實之處。本地富豪大戶,肯定會有隱匿人口的做法,而當地官員,對此也甚在意,疏於管理。

所以,我建議你劃分戶等標準。在每年的規定時間出查,以一百到三百家為一團,寫成定薄。

只要這人口輸入定簿,即為實際人口。一旦查出無戶籍之人,則一團連坐,分擔罪責。

如此一來,就可以把官員大戶人家中隱匿的人口,全部梳理出來……

我估計,這樣執行下去,不但可以加強管理,還能夠梳理出十萬至二十萬人口。不過,如此一來,你將承受巨大的風險和壓力。甚至會有可能,一些地方大戶富豪,對你性命有威脅。”

公叔繚的這個辦法,等於是擴大出查範圍。

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地這個法子,類似於七百多年後,隋朝開皇年間的‘輸籍法’。當然了,在細節上,還不夠完善。可是對於九原雲中目前地情況來說,卻無是最為合適的辦法。

自河南地之戰以後,有很多逃兵役卒和刑徒,都藏於民間。

如果再算上當年殘留在河南地地匈奴人,這個數目,無極為龐大。但這些人能藏匿起來,大都會選擇在當地有威望,有實力的豪族士紳為靠山。蕭何把這輸籍法推行下去地話,毫無問,將會觸動本地一些士紳豪族的利益。如果不能妥善處理,甚至會演變成大騷亂。

劉一旁靜靜聆聽,同時看著蕭何。

蕭何地神色,略顯凝重。他低頭細想,許久後擡頭道:“先生,蕭何願以性命,嘗試一回!”

公叔繚笑了,輕聲道:“君侯,你找了一個好宰相啊!”

,他也真的是一個好宰相……

劉心裏面說,同時也不免,感到些許得意。

“君侯,何尚有一不情之請。”

“蕭先生但說無妨!”

“如果王離敗北,關中淪陷……何想請君侯出馬,為何取一些東西。我聽說,老秦收集七國典章,存於鹹陽宮內。前人智慧,可為今日蕭何之鑒。君侯,蕭某希望能得到那些典章!”

這也是蕭何自歸順劉後,第一次開口所要東西。

但劉沒想到,他竟然是要這麽一件東西。

七國典章?

那可是要打進關中啊!

蕭何神色莊重,“我也知道,此事頗有難度。可七國典章,卻凝聚了無數前人智慧,若是……”

“好了,別說了!”

劉打斷了蕭何的話語,咬了咬牙,狠下心說:“蕭先生放心,我一定會設法,將那七國典章,奉與先生。”

公叔繚在一旁沒有說話,枯瘦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也許,在劉和蕭何地身上,他看到了當年自己意氣風發的影子吧。

“咳……咳!”

公叔繚咳嗽了兩聲之後,將劉+和蕭何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既然蕭郡長決意推行新法,那麽相關的變革,也許注意。君侯,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人口的稀缺。何不變初稅畝法,而另立新法呢?比如,男子在什麽年紀,可以授種多少田地,女人和奴婢,同樣也享有此權利。開一百畝荒地,可得一半,或者二十畝,四十畝私田。

私田不準買賣,可傳於子孫,公田在死後,需歸還於官用。

一俟授田,則不許遷徙。另外還可以授予耕牛農具等物品……如此一來,各地流民豈不蜂擁而至?”

這個辦法,聽上去好生耳熟。

劉依稀記得,前世和人聊天時,曾談及這樣一個話題。

均田制,這分明就是均田制的雛形嘛……這可是在六百年之後,才會出現的土地律法啊!

劉用一種震驚的目光,看著公叔繚,久久說不出話來。

莫非,這位公叔先生,也是穿越來地嗎?

公叔繚並沒有注意到劉的那種目光。此時,他思路突然間大開,好像開閘放水一樣,靈感不絕。

“另外,君侯練兵之法,也頗有問題。

我倒是能明白君侯的意圖,想要訓練出職業軍卒……這思路自然很好,可問題是,根本不可能執行。君侯可計算過,你練一職業軍卒,需要多少人地稅金供養才可以嗎?我倒是計算過,未必很準確,一百人……君侯,一百人才能供養一名君侯所認同的職業軍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