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西遼崛起(第4/6頁)

剛愎自用的天祚帝勃然大怒:“朕看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金主完顏阿骨打已死,金兵軍心不穩,恰是我大遼出兵重掌天下之機,你若貪生怕死,朕願一人去討伐金賊,以雪亡國之恨!”

耶律大石說:“若此時草草出兵,則是自尋死路。”

耶律大石文武雙全、有膽有識,空有一腔愛國熱情,卻遇上耶律延禧這麽一個皇帝。

天祚帝拒不接受耶律大石的建議,堅持出兵,君臣矛盾激化,不歡而散。

耶律大石作為人臣卻很難容於君主。他知道天祚帝常有殺他之心,所以心中惴惴不安。回到營中,想到大漠西北一些邊遠的部落還是遼國舊地,若能攏絡西北諸部,便有復興遼國的可能。但是昏庸無道的天祚帝報仇心切,實在不可與之共謀大計。於是,耶律大石召來手下的幾個親信將領,將自已的打算合盤托出,得到了他們的一致贊同。

耶律大石率領屬下的二百多名忠心效命的將士,乘夜間偷偷離營。這一天的夜晚,月明星稀,涼風刺骨,不時傳來貓頭鷹“嘎嘎”的叫聲。突然前方有一隊人馬攔住去路,原來是北院樞密使蕭乙薛和部將坡裏括正帶著人馬在此巡邏。

蕭乙薛見是耶律大石,狐疑地問道:“大石將軍此去有何公幹?夜間出營,是否有陛下的令牌?”

耶律大石見無法隱瞞,便直言說道:“陛下不聽我的勸告,執意東征,我只好另去西北,為手下將士謀一條生路。將來若能東山再起,便可復興大遼,也不枉為太祖的子孫。”

蕭乙薛冷笑說:“如此說來,你是要叛逆陛下了?”

耶律大石說:“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明君而事。今日之舉,實出無奈。若你有意,則可同行,將來共圖大業。”

蕭乙薛則怪笑不已:“自古有言,忠臣不事二主,我乃堂堂樞密使,豈能與你等鼠輩小人為伍?”

耶律大石見狀,大手一揮,手下二百多名將士一擁而上,將蕭乙薛、坡裏括等人殺死。耶律大石立即率人連夜逃走。所過之處皆為平沙廣漠,寸草不生,大風襲來,揚塵彌漫,對面不辨顏色。連綿的沙丘,根本沒有水源,誤入此地的人多被渴死。耶律大石率領著手下人馬,苦熬了三天三夜,九死一生,才度過這片死亡之地。

耶律大石帶領人馬涉過黑水後,白達達的詳穩床古兒來到軍中,獻馬四百匹,駝二十只,羊若幹。然後一直向西行到鎮州可敦城,鎮州是遼西北路招討司所在地。

耶律大石於北庭都護府駐軍,並召集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州及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骨德、尼剌、達剌乖、達密裏、密兒紀、合主、烏古裏、阻蔔、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乣而畢等十八部大王,號召他們同心協力,共同抵禦金軍,遂得精兵萬余。

耶律大石對他們說:“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虜,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蕃,翦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珍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

鎮州周圍地區,有水草豐美的牧場,有遼代屯軍開墾的農田,耶律大石亦農亦牧,實力迅速發展。他一面聯合西夏,一面與南宋溝通,成為抗金復遼的一面旗幟。金太宗即位之初,不敢冒然出兵征討,只敕西南、西北路將領嚴防死守,防止大石與西夏聯合。金天會七年,耶律大石結束休整,開始向外發展,攻占了金朝北部二營,並將天祚帝在西部群牧的數十萬匹禦馬據為己有。

耶律大石的壯大引起了金朝的重視。泰州都統婆盧火向朝廷報告:“耶律大石已得北部二營,恐其軍勢強大,應當屯兵駐守,或派兵征討,以絕後患!”

金天會八年,金太宗遣降將耶律余睹、石家奴、拔離速等前來追討,進至烏納水,不戰而還。

耶律大石清醒地認識到,新興的大金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處於上升時期,實力大大超過了他們,金軍的進攻雖然半途而返,但不等於他們失敗,更不等於他們沒有防禦能力。但是,當時中亞的情況恰好相反,高昌回鶻王朝、哈喇汗王朝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已進入衰落時期。耶律大石決定先向西發展,擴大領域,建立更為雄厚的物質基礎,然後再來征服金朝,收復大遼疆域。

耶律大石以可敦城、古回鶻城為中心,向西北謙河地區推進,遭到當地黠戛斯人的抵抗。於是他又向西發展,越過阿爾泰山,進入額爾齊斯河,在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修築城池,招撫當地部族,前來投靠者已有四萬戶之多,這當中有一些是為哈喇汗國守邊的遼國人。第二年二月,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馬祭天地、祖宗,整軍繼續向西而行,進軍哈喇汗國。行前,他致書高昌回鶻國的國王畢勒哥,追述契丹與回鶻先世之好,表明了借道西進的意圖。受到了回鶻王畢勒哥的歡迎。畢勒哥親自將耶律大石迎到他的府邸,大宴三日。臨別時,畢勒哥獻馬六百匹,駝一百匹,羊三萬只,一直送到回鶻的境外。並願意以子孫為質,世代為耶律大石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