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禍起頭魚宴(第2/7頁)

一年後,蔡京坐到宰相的位子上,主持國政之後的一項重大舉措,就是向宋徽宗推薦童貫監軍西北,讓他去收復青海甘肅地區的四州之地。童貫擔任監軍後,率大軍進發到湟川,然而,正在即將開戰之際,突然接到皇帝手詔。原來是皇宮失火,皇帝認為是不宜征戰之兆,急令退兵罷戰。誰知童貫見戰機成熟,斷然決定拒不奉詔,看完手詔後,他若無其事地折起來塞進靴筒。毅然決然地繼續揮師西進,果獲大勝,連復四州。在慶功大會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詔,傳示軍中將領觀看。眾將一看,無不大吃一驚。領軍主將惶恐地問他為什麽要這樣做?童貫回答說:“當時我軍士氣正盛,如果停兵罷戰,今後的仗還怎麽打?”主將又問:“如果打敗了可怎麽辦?”童貫說:“這正是我當時不給你們看的原因。打敗了,當然由我一人去領罪。”一聽此言,眾將領一下子“呼啦啦”跪倒在地,無不感激佩服。

這次勝仗,對於北宋極其重要。北宋已經許久沒有軍事上的光榮與輝煌了,童貫此舉深得徽宗賞識,破例被任命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班師後,在京城朝野上下,童貫受到英雄般的熱烈歡迎。

嗣後,童貫常年主持西北軍事。並率兵連打幾次勝仗,相繼收復了積石軍、洮州等地。政和元年,童貫官封太尉,領樞密院。從此,童貫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轉戰於西北邊陲,與外族夏、遼、金周旋十多年。從此,童貫成為名副其實的帝國柱石,撐起了大宋朝曾經多次險些垮下來的西北戰局。

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童貫獲得了宋徽宗的賞識,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宋徽宗出使遼國。其實這也是童貫早就盼望的。原因是這段時間西線無戰事,童貫靜極思動,想到東北方的遼國去看看是否有什麽機會。

盡管此時童貫如日中天,然而,畢竟這是代表皇帝與國家出使外國,因此,還是有大臣提出疑義,認為以一個宦官代表皇帝出使,實在有礙觀瞻,會讓遼國小看,認為偌大一個北宋無人可派。誰知,徽宗皇帝卻表現出浪漫而輕佻的性格,為童貫驕傲自豪地說:“契丹人聽說我朝有一個童貫,屢屢打勝仗,很想見識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考察遼國的情形。”於是,特意加封童貫為檢校太尉,以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為正使,以童貫為副使,以賀正旦的名義前往遼國。然而正是宋徽宗皇帝的這一次浪漫行為,為北宋的滅頂之災和黎民百姓的家破人亡,埋下了意味深長的伏筆,此為後話。

在遼國盤桓數日後,童貫帶人返回宋朝,一天晚上,住在盧溝河的驛舍,深夜有燕人馬植前來求見。

馬植的祖輩是燕京人,當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後,就成了遼國的屬民,從此他家世代都在遼國為官。馬植在遼國任光祿卿,因自己人緣不好,為同僚所排擠,且又是燕地舊人,得不到天祚帝的重用。當他看到女真人日益強大,已經對遼朝構成了強大的威脅,而遼朝卻不思進取日益腐敗,便想為自己謀取一條後路。因此,看不到政治前途的馬植一聽是北宋能征善戰的童貫來了,急忙在夜間求見,自言有滅遼良策。

童貫暗自思忖,馬植是遼國官員,反倒要向北宋獻滅遼之策,他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呢?他吩咐小吏把馬植領進驛舍。

這是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只有淡淡的雲,卻絲毫也不能影響月亮流泄下來的如瀑一般的光韻。窗外的蟲聲唧唧,屋內燈影搖曳,只能聽到細密的低語。

馬植一見童貫,慷慨陳辭地說:“大宋乃天朝大國,皇上聖明,萬民恭順,馬植本為漢人,心儀大宋久矣,卻報國無門。遼國本是夷狄禽獸之流,現天祚帝荒淫無道,遼國已是苟延殘喘,奄奄一息,馬植一心棄暗投明,希望大人明察小人的心跡!”

童貫卻是滿臉的笑容中透著虛偽,他慢條斯理地說:“我大宋國與貴國通好已達百年之久,燕雲之地乃祖宗割讓給貴國的,當今皇上豈能因彈丸之地而毀兩國之盟約,而招引兵亂?”

馬植一聽此言,詫異地擡起頭來,只見童貫手拈胡須,正微笑地看著他。宦官哪來的胡須?馬植的心裏更加驚訝了,他早就聽說童貫是個宦官,與蔡京一起狼狽為奸地把持著北宋的朝政,不想站在他面前的這個北宋的高官不但長有胡須,而且身材高大魁偉,皮骨強勁如鐵,雙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絕對是一個陽剛之氣十足的美男子,哪裏像是閹割後的宦官。其實馬植只知童貫是個宦官,卻不知童貫年近二十歲才凈身,所以才有如此偉岸、飄逸的男人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