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動員(第2/3頁)

因為雇傭工人雖然支出錢了,但工人要吃喝,要花費,要娛樂,將會帶動大規模的第三產業發展,增強內需。

這內需增強了,自然會以稅收的形式回轉一部分回官府,只是流轉一圈罷了,而且還促進了經濟循環,增強經濟活力。

雇傭工人,還可帶動大規模的就業,後世各國屢試不爽的妙招,若征發勞役,則是大規模的增加不穩定因素。

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元至正年間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便是強征勞役。若民夫都有發下足以糊口謀生的工錢,便是異族統治,暗傳謠諺者可能都會被民夫揪出來撕成碎片,因為飯碗砸了。

後世百姓盼著基礎建設,希望家鄉能修橋補路,什麽高速高鐵都經過最好,但若這種基礎建設以大規模征發百姓去白幹活試試看,楊廣就是最好的榜樣。

王鬥凝神良久,最終寫道:“田稅上,免除一切雜稅火耗加派。賦役,皆免!”

王鬥寫下這一句,代表未來他治下,從秦朝起實行了幾千年的賦役制度將在他手上終結。

就這短短的一句,未來將引起驚天動地的波瀾。

也就這短短的一句,王鬥將名垂青史,史書萬人傳揚,然搞不好,也有可能……

王鬥若行此舉,就民間來說,不論士紳或是普通百姓,自然都是舉雙手雙腳支持贊成,因為這是驚天動地的仁政。

普通百姓不用說,早苦賦役久矣,就算一些士紳豪族,可能一家有幾百口人,通過各種手段後只需交納十幾口人的丁銀與役錢,然不代表他們就樂意交這個錢了。

所以介時免除賦役,民間肯定是好評如潮,反對者便是來自官方。

因為這意味著財政支出將大規模提高,事事都要雇人,有些窮困的地方官府手中沒錢怎麽辦?沒錢又不能征勞百姓,那一些必要的工程都不能開工。

歷朝歷代在賦役上也最多是輕徭薄賦,因為農業社會中,稅收大致就是這一些,甚至隨著皇朝的長久而減少,比如明朝,稅收最高時還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官府手上沒錢,又要辦事,就不可能不讓百姓完全不白幹活。

王鬥有他自己的撈錢手段,足以支付未來的工程費用,不過也不能一刀切,必須按地區,按步驟來。

王鬥寫下這短短的一句,他表情平靜,書寫也很平淡,然他知道,未來將會有多大的動靜。

其實在隱戶問題上,王鬥想了很多辦法,然他發覺任何手段都沒用,所謂的攤丁入畝一樣效果不顯,幹脆全免了。

……

接下來王鬥又審改幾條,如技校、數學人才的培養,科考的科目,海關的設立等等。

他最後看這一條,卻是關於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前提是農業革命,只有百姓溫飽,擁有更多的剩余物資,才會產生交換需求,誕生出巨大的市場。為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生產型商人必須提高生產力,生產出海量的商品,源源不斷滿足人民的需求。當商品的需求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生產型商人就必須改進器械,發展更高技術,工業革命就誕生了。”

“所以前提是農業革命,若糧米不足,百姓饑寒交迫,就算強行發展工業,生產商品,然百姓購買力不足,只會造成生產過剩,形成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本質是百姓沒錢,內需不振……”

王鬥注寫道:“商人本質是貪婪,無商不奸,當生產過剩時,他們寧願將商品倒入河水中也不願降價。所以解決經濟危機的唯一方法不是靠商人良心,而是提振內需,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有充足的銀錢來購買商品。”

王鬥寫道:“決定商品命運的唯一因素是市場。市場有內部市場與外部市場兩種,為免經濟過於劇烈波動,不可過於依賴外部市場,發展內需,當擺在第一位。”

他寫道:“所以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以農田水利,基礎建設為主,五年後基本消滅饑寒,人均國民年收入約十二到十五個銀圓,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第二個五年計劃後,強大的內需,加上外部征服土地的廣闊市場,就將有工業革命的可能。”

王鬥靠在椅上想了良久,他最後抽了口煙,將煙屁股熄滅在缸中,合上了書冊,將之放入抽屜中。

腳步聲響起,是護衛營主將鐘調陽輕輕的聲音:“大將軍。”

王鬥說道:“人都到齊了嗎?”

鐘調陽道:“不論文職武職,已盡數在大堂中等候。”

王鬥略略吸了口氣:“那走吧。”

他說道:“該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