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時間(第2/5頁)

大嗓門的宣傳人員在旁呐喊鼓勵,敲鑼打鼓助陣。

後勤部的人員,忙著挑水送飯,保證戰士們歇下來時,都可以吃到熱水熱飯。

還有戰馬在草原上奔騰,驅趕狼群,有時放一把火,將荒草燒成黑土。

除了人力開墾,還有頗多的馬匹拖著耦犁奔馳而過,體現“機械化”的優勢。有些土地已經播種了,同樣是馬匹拖著的耬車,在草原上播下了種子。

大規模“機械化”,是王鬥的要求,人力一天只可以開荒半畝,耕牛可以一天開荒一畝到二畝,然馬耕,每天的開荒速度更快,一望無際平原上,馬耕更有優勢。

當然,馬耕耗費大,又只適用於旱地,畝產量也不可能有牛耕多,不過王鬥不介意。他要的是數量,數量上去了,糧食的積累,一樣可以達到。

多年經營下來,他治下牛馬不少,塞外之戰後,更繳獲牛羊三十余萬頭,騾子、驢子、駱駝,馬匹等共近五萬頭,畜力資源非常豐富,能用畜力的,決不用人力。

當然,前提是他們要懂得如何馬耕牛耕。

王鬥的要求,便是部分田地當年開荒,當年播種,當年豐收。

除了開荒的戰士,還有許多戰士在興修水利,他們渾身濺滿泥漿,手腳劃破流血渾然不知。一道道河渠被疏通,一架架水車豎起,特別氣勢磅礴的蘭州大水車,現稱為靖邊堡大水車一字排開,從大黑河蔓延到黃河上,引為奇觀。

此水車一架造價超過百兩,也只有王鬥舍得大規模使用。

戰士們奮鬥不息,充滿激情,特別離大將軍不遠的戰士們,幹勁更大。

王鬥帶頭挖著地,奮戰最前樣子,內心卻暗暗叫苦,好多年沒下田了,這才幹幾天,已經腰酸背痛。不過表面上,他還要擺出一副指揮若定,氣定神閑的樣子。

王鬥身旁,還有民政部、幕府各員一樣參與勞動,他們有的人揮鋤,有的人扶犁,個個忙個不亦樂乎。

大將軍都親自下田了,他們豈可落於人後?不過畢竟是要員大員,都有自己一大攤事,特別漠南建設,事務更多,只能表示下心意,不可能與普通屯民軍士一樣,一天幹到晚。

人群中,還有都察院左都禦史、副都護、儒學學院教授、環保局局長李邦華一聲不響在揮著鋤頭。

他的官衙,此時也搬到了歸化城,不過經常到宣府鎮城去,奔波在兩地之間。漠南建設,他認為是解決大明問題的根本所在,所以在王鬥下田後,他也抽空在今日一起下田,表示自己重視農桑之意。

李邦華年紀不小了,農活勞作,對他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他極力堅持著,不落在眾人之後。

倒讓各人看得暗暗佩服,這老子有一股倔強勁,特別他原來是內閣大員,左都禦史出身,更是難得,邦華公改變很大啊。

火熱的場景充斥草原,還有陣陣激昂的鑼鼓聲音,到處是開荒競賽熱潮。一直到午時,咣咣咣的鳴金收兵聲響起,戰士們才住了手,喧沸聲,笑鬧聲中,潮水般的往各自吃飯地點匯合。

他們一邊走,一邊還比較自己屯懇所得,氣氛非常熱烈。

王鬥停下了手,身旁眾人也長籲口氣,個個感覺一陣輕松,看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話沒錯,多年沒幹活,官將們都有些受不了了。

王鬥放下鋤頭,看周邊熱鬧之極的場景,笑道:“我現在才明白劉備所說的,‘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這話是什麽意思。”

眾人一陣大笑,皆是贊同,言人確實要多動動,這幾年沒下田,才幹一會,就腰酸背痛了。

他們一幫人跟著王鬥,往河邊走去,那方幾個大巖石,正好歇息,而王鬥等人吃的也與戰士們一樣,肉湯加大餅。

所過之處,一群群捧著飯碗的戰士看到,都是群起歡呼,情緒非常火熱,要不是護衛營戰士攔著,還有更多的戰士想往這邊擠,張貴笑道:“大將軍親自下田,與將士們一起勞作,兄弟們士氣很高。”

王鬥向部下們揮手,更引起陣陣浪潮,聞言他笑了笑,嘆道:“是啊,可惜這種機會不多。”

雖規劃了各項制度,但人是情緒性動物,上官親自鼓舞參與,氣氛當然不同,可惜越是位高權重,到底層的機會越少。

不言別的種種,王鬥知道,自己下地這幾天,案牘上積攢的各類文書定然不少,看來幹了這一天,自己不能再下地了,人言高處不勝寒,確實如此。

行走時,王鬥看身旁李邦華一聲不響,只是不時輕敲自己腰子骨,顯然累得不行,他微笑道:“李公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