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時間

李自成北上消息傳到漠南時,王鬥正在大黑河邊一塊田地上揮舞鋤頭。

過了年,漠南進入大規模的建設浪潮,早在去年時,民政部就對各地進行詳細的調查,何處可以開墾,何處可以利用,已經摸個八、九不離十。

最後決定大規模的軍屯、民屯所在地,便是土默特平原與河套平原。

這些地方河流眾多,灌溉便利,中原歷代多有經營,處處可看到一些廢棄的水渠,原來部位疏導一下,可以節省很多精力與銀錢。

當然,中原大災連連,草原上一樣幹旱嚴重,由於氣候寒冷,還只能種春小麥、蓧麥,還有一些谷子、高粱等雜糧,但王鬥的優勢在於組織能力,有一個非常有執行能力的團體。

其實說起災害,從明中葉起,特別從萬歷年間起,一樣天災不斷,有幾次大災還不次於明末的災禍,但最終頂住了。

最重要原因,就是那時地方還有組織能力,可以率領民眾度過災難,崇禎年裏基層組織能力已經蕩然無存,稍稍一點天災人禍,足以釀成大害,然後惡性循環,恢復不得。

兩處平原約數萬平方公裏,可耕地面積超過千萬畝,最妙的是,此二處富含地下水。越是平原之地,還越是淺層水居多,一般往下打井,二到三米便可出水。

比起山西、陜西動不動就幾十丈的深井,而且水質鹹苦,不濟民用,可謂天堂之地。

對普通移民來說,這類的簡易灌井二、三兩銀子就打發了,一般人家都負擔得起。對軍屯來說,成本更小,所以就算一些河水表面淺了,甚至幹枯了,也完全不要緊,地下水有的是。

在宣府時報的宣傳下,無數人動心,打井不超過一丈就可出水,這樣的良田哪裏找?王鬥治下,又是出名的安穩,所以一過正月十五不久,龐大的移民浪潮,就從山西、陜西、寧夏等地湧入二處。

他們大部分還是小有財力,買得起土地者,也只需居住並耕種滿五年,便可永遠獲得不超過一百五十畝的土地所有權,世世代代傳家。

還有商旅考察團,也是一波接一波前來,大部分人考察後都作出決定,搶占先機,在漠南成立各樣的商屯。

對這些人,王鬥是衷心的歡迎,因為他不但分文不花,還可以從這些人頭上大賺一筆。買土地的費用是一,就算土地價格低廉,但積少成多,匯集起來,就是龐大的數量。

免稅期又只是一年,第二年統統都要交稅,又可以從這些人頭上收稅。

這些人更大多是中產階級一員,素質高,天生還喜歡穩定,一旦產生歸屬感,便會自覺自願的維持秩序,治理他們,根本不需要花費多少心力。

然後就是流民饑民類,目前都護府支出最大的,便是對這部分人。首先每人口糧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不過王鬥的基礎是屯堡,這些人的作用又不可小視,畢竟靖邊軍戰士,大部分便是屯堡出身。

又因為屯堡暫時采用營田地制,可以使用大型農場似的耕作方式。普遍可使用馬耕,使用耦犁,使用耬車,使用大水車等,耕作效率可大大提高。這些人更是全民皆兵的良好人選,所以該有的支出,是必要的。

一波波流民收集而來,一個個屯堡設立,錢糧若流水似的支出,面對民政部的心疼報怨,王鬥道:“不要在意銀子,銀子賺來就是用來花的,在不引起較大通貨膨脹的基礎上,該花的銀子盡管花。”

相比屯堡,軍屯當然更有優勢,畢竟他們是習慣遵守紀律的正規軍戰士,比暫時還沒有集體觀念的流民們便於指揮與服從命令。

不過軍屯暫時只是權宜之計,為更快獲得糧食的手段,達到一定目標後,所有的軍屯,慢慢會讓位給設立的民屯,職業戰士,還是安心打仗好了。

軍屯結束後,參與屯墾的戰士們,也會獲得一定的功勛,獎勵土地與莊園。

總體來說,王鬥目前做的很多是無本買賣,有點寅吃卯糧的味道,不過多年來信用勞勞的建立,讓軍民們都相信征虜大將軍,永寧侯王鬥定會兌現諾言,這是王鬥最大的優勢所在。

現在移民浪潮只是剛開始,軍屯的作用大之又大,為鼓舞將士們墾殖的熱情,多年沒下地的王鬥,親自下地揮舞鋤頭,果然激起將士們極大的熱情,幹起活來就象拼命似的。

旌鼓招展,鑼鼓喧天,空曠遼闊的荒野上,如蟻的人群忙碌密布,燒荒開墾,爭分奪秒,滿腔熱情,此時草原景色頗美,不過仍有寒意,但戰士們熱火朝天,一點也不覺得寒冷。

每一處的平原上,都插著他們的旗號,每一處旗號,都上書自己的番號,他們分區包片,喊著號子,一副激烈竟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