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時間(第4/5頁)

他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一邊啃著大餅,一邊眺望曠野四周,這塊土默特到河套的平原,面積幾萬平方公裏,向來土壤肥沃,又灌溉系統發達,素為膏腴殖壤的肥美之地。

這塊土地,可以種植小麥、蓧麥、水稻、胡麻、油菜、小香米、香瓜、甜菜、黃豆、綠豆等農作物。日後種子適應了,還可種植玉米與馬鈴薯。

這裏日照豐富,還適合栽植杏、李、葡萄、蘋果等瓜果。王鬥恍惚看到了來年五彩繽紛的田野:開藍花的是胡麻,開黃花的是油菜,開白花的是蓧麥……

這片地方,還礦產豐富,在後世的包頭,此時都護府漠南西鎮的鎮治九原城,有全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床,此時稀土用不上,不過此地仍是全世界最大的鐵礦所在地,同時還有龐大的煤礦等礦產。

余者油頁巖、錳、金、銅等礦種更是雲集,可謂漠南的寶地。在這裏,王鬥決定再次開設火炮鑄造廠、還有火銃打造廠,大量的煤礦、鐵礦開采出來,就近就可以使用。

這邊還臨近黃河,架立水力鉆床等更有優勢,煤鐵多了,民眾也可以用上廉價的鐵料鐵器,讓鐵料制品,成為都護府的拳頭產業。甚至未來一天,暢銷全國,暢銷海外。

這是一個多少龐大的市場?在後世清時,一年的洋鐵、洋針進口值銀,就在二百八十余萬兩到三百萬兩之間,普通一州縣,所用洋鐵就要幾十萬斤,甚至廣東省城、佛山等地,一年需要的洋鐵,更在千萬斤。

大明需鐵量一樣龐大,所以大量的鐵料打制出來,不愁沒銷路。

王鬥現雖有永寧炮廠與宣府鎮城炮廠,不過他需要更多火炮,還有火銃,也需要更多。

還有,漠南草場眾多,俘虜的大量蒙古人,可以為自己蓄養戰馬,順義王俄木布,已經成為專門的馬官。王鬥希望到明年,自己麾下將士,便是乙等軍,也人人擁有馬匹,內中還大部分是戰馬。

蒙古人在養馬上還是有一手的,雖然他們那種養馬方式,需要的草場非常廣,在膘肥上面,也不如中原的馬場。不過不要緊,需要使用的前一階段,用糧食豆料突擊將養一陣便好,平日也可節省更多的糧食。

他們農耕不行,可以讓他們發展紡織、皮革、乳制等業,此時草原的羊種羊毛雖然不能毛紡織呢,但制氈制毯,卻是他們千年副業,皮革毛毯,很有前景。

王鬥還計劃大修道路,設立驛站,以幾條主要官道,將漠南三鎮相連起來不說,歸化城到宣府鎮城的道路,到大同鎮城的道路,到山西鎮寧武關的道路,到寧夏鎮城的道路,都要連通,加深與內地聯系,而不是漠南孤立。

而且,自己還在規劃興修水利,設立師範中學,大學,又廣招人才,特別是培養民政方面的人才,又更多投入培養醫士的力量,為可能到來的瘟疫,作好充分的準備。

看著四方廣闊的原野,火熱的人群,王鬥心潮澎湃,他默默的想:“只需給我時間,到明年,我便擁有解決一切問題的資本!”

……

李邦華細嚼慢咽,他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傾聽眾人說話。

未到塞外,不知塞外之利,未近王鬥,不知王鬥之強,這不單只是單純的軍事,而是方方面面,便如王鬥說的綜合國力,特別來日漠南開發起來……

這時他聽王鬥與張貴說話:“漠南移民一百萬人口,應該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雖然文冊上言山西戶數十萬,口數百萬,其實有口在千萬左右,陜西也一樣。當然,要達到這個數目戶值,不是一時半會的事,需要時間……”

李邦華還想聽得更仔細的時候,這時鐘素素轉過身子,對李邦華道:“李公,那日聽了您的講課,受益頗多,不過有一疑問……”

她道:“您言聖與王之道,歷來治國,是內聖外王為好,還是內王外聖為佳?”

眾人目光投注,連王鬥都看過來,李邦華看著鐘素素,他對她印象很好。

而且以他的經歷閱歷,早很快看出鐘素素的真實身,他並不點破,此時慢慢啃著自己大餅,微笑道:“聖人講的是內聖外王,意謂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內聖是基礎,外王則是目的。”

鐘素素沉吟道:“好象歷朝,事實並非如此吧,唐太宗說:‘遠夷來服,應由德義所加。往前功業,何因益大?’宋朝皇帝也說:修習德義,遠夷才會來服。好象他們講的是外聖,而非外王。”

李邦華搖頭:“此一時彼一時罷了,國力強時,便言外王。歷朝歷代,一真到國朝,國初強盛時,哪個不是常年征討,四處征戰,外聖何在?便是弱宋,一樣想北復燕雲。到力有不逮時,夷狄強盛,中原衰落,便言外聖,使其罷兵休好,使我贏得休養生息時機。遼、金何等兇悍,修習德義後,一樣不想妄動兵戈,中原也免了多次兵火,避免百姓塗炭。待中原恢復過來,亦可再次北伐,恢復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