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戰爭烏雲(第4/5頁)

本質上,他們還不習慣權勢與責任,最擅長的就是打劫,將東西全部搶跑,然後在官兵圍堵下生活。

治理一個湖廣,已經讓他們焦頭爛額,突然間就要打進山東,打進京師,面對全國的重擔?他們下意識回避這種局面。

因為吸收了文人,闖軍開始正規化,但現在也被這些文人所綁架,不得不擺出一副政權的樣子,其實依他們的性子,還是往日那種逍遙的日子快活。

然趕鴨子上轎,沒辦法了,從李巖等文人助李自成嚴肅軍紀,並編立一系列歌謠,提出“均田免糧”等口號來,他們不得不更多聽從這些文人意見,否則眼前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然“太快”了肯定不行,所以,有顧君恩較為“穩重”的方略在手,牛金星那“急進”的方略,不可避免遭到拋棄。

果然,在聽從各將的意見後,李自成道:“孫傳庭在陜西大練新軍,不可不視,必須先行剿滅,免得養虎為患……當然,丞相之策是好策,只是稍稍過急。顧從事說得好,不預勝先預敗,京畿為朝廷重兵雲集之地,豈是輕易可攻占之地?我大軍雲集河北,未免有顧此失彼之處,介時湖廣,河南被奪,我師不勝,退無可退。”

劉宗敏高聲道:“闖王英明,這是老成謀國的策略。象顧從事說的,陜西,是我等的桑梓,人熟地又熟,關中又是富足之地,可以建國立業……高築墻,廣積糧……”

然後各將紛紛稱是,都言先打陜西更好。

事態急轉直下,牛金星想不明白自己良策為何遭到拋棄,剛才各將還明明叫好來著,怎麽突然就變了?看顧君恩那張笑臉,是如此的可惡,似乎在嘲笑自己,讓牛金星的臉色鐵青。

他不甘心失敗,還想努力一把,他說道:“我師野戰無敵,然攻城其實非我所長,特別潼關山險,難以逾越。山西……現在還未到枯水期吧,便是到枯水期,一樣水深泥多,難道我大軍跋涉過河?兩岸的船只,定然被山西的官兵收羅或是燒毀,我軍如何過河攻打?”

顧君恩微笑道:“潼關確實難以逾越,不過可造鐵鉤攀爬……至於山西,不用急於一時,或攻下陜西後再謀,或到冬日黃河結冰。介時河險處處,皆成坦途,山西區區弱旅,一鼓而滅!”

他說道:“情報很清楚,山西鎮兵馬,除了當地鄉勇衛所兵,所勁者,不過總兵周遇吉、副將李雲曙,還有撫標營陳尚智、牛勇人等。各營兵馬各二、三千,馬兵更少,每營能戰者不過數百家丁罷了,不足為慮!”

“王鬥怎麽辦?”

牛金星厲聲說道,初時他對王鬥不屑一顧,現在與顧君恩一樣,也將王鬥拿出來說事了:“他人雖在漠南,然情報可聞,他留有部分兵馬在宣府鎮!宣府離山西鎮近在咫尺,安知他可會不救?”

顧君恩淡淡看著牛金星:“我師暫時攻掠山西平陽府,潞安府等處,便是攻打太原府,也要看形勢。不過若攻山西,戰事肯定多在平陽府,從宣府鎮到平陽府足有兩千裏!這叫近在咫尺?”

李過插口道:“確實,平陽府到宣府鎮遠著呢,不說太原府,聽說中間還隔著大同鎮,再北過去才是宣府。”

曾經三十六營在山西活動,闖營只是當時一部罷了,他們活動地帶多在山西鎮,還有鎮的面面。各人對山西地理有所了解,依他們知道的,山西這個南北狹長的地帶,宣府鎮在最北頭了,確實離得遠。

陜西他們也很了解,不過對塞外,他們就沒有印象了,從歸化城到山西鎮多少裏,到大同鎮多少裏,到延綏鎮多少裏,到寧夏鎮多少裏,他們全然沒有概念。

牛金星與顧君恩眾文人一樣,都對塞外茫無頭緒,就是李巖,也只看過《黑韃事略》、《蒙韃備錄》,在他印象中,塞外就是很遠很遠的地方,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

每次中原征塞,都需要舉國之力,然後走幾千裏路,便如霍驃騎一樣,奔了幾千裏地,才找到匈奴的老窩。

在眾人感覺中,王鬥到了塞外,就從記憶中消失了,只有留在宣府鎮的兵馬,讓眾人稍稍重視。

顧君恩最後說道:“便若丞相先前所言,就算宣府鎮兵馬前來,數千裏之地他們如何解決糧餉?歷來大明客兵有幾個好結果?宣府鎮兵馬來援後,又安可抗我如海大軍?”

顧君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讓牛金星臉色陰晴不定,他還要辨論時,李自成揮揮手:“好了。”

他說道:“本帥計議已定,就用顧從事的方略!”

殿中歡呼,眾將一片的“打回陜西去”聲音中,牛金星無可奈何,只得拱手道:“微臣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