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三策

襄陽王府在城池的東南處,由原襄陽衛公署改建而成,在大殿之上,李自成端坐著,他年還不到四十,連連的勝利,使得他舉手投足間更顯威嚴。

他穿著也依然樸素,一身藍色的箭衣,戴著白色的氈帽,腰間掛著寶劍,然後打著披風,身上服飾衣料都頗為破舊。當然,李自成未變,但他的部下,其實已在悄然改變。

連五營將官在內,各地的防禦使、府尹、分守將軍等,短短數月間,漸漸已經有腐化的趨勢。

便若後世太平天國推行平均主義,普通士兵嚴守制度,但各級將官,手上有權力的人,卻在有意無意占有財富,最終破壞了那種平均制度。

腐化,占有民財是一,還有闖營嚴禁士卒騷擾地方,如規定禁殺人,禁殺牛等等,也遭到各地分守將兵的破壞。

此類軍規的空子太好鉆了,你禁殺人,我給他安上一個裏通明朝官府的罪名行不行?給他安上一個意欲外逃的罪名行不行?

監督制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那些闖兵大字不識一個,遇到這種復雜的律法之事,難道只能一殺了之?況且,讓誰去監督,怎麽去監督也是問題。

打天下與治天下畢竟不同,闖營治下各防禦使、府尹、分守將軍等多為饑民或降兵出身。這些人身份低微,一朝媳婦熬成婆,手上有了權力,萬千人畏懼恭伏,最終發生什麽變化,誰也難以說清。

眼下闖營治內投靠的文人士紳還是太少,不足以發展到各縣各府,就是有一些投靠文人被任為防禦使、府尹、州同、縣令。不言這些降官文人本性如何,面對同地駐守的威武將軍、都尉、掌旅等人,他們又敢對這些手握兵權的武人做什麽?

本質上,闖營還是以武為尊,軍隊才是骨幹,余者地方官吏,只是枝葉罷了。鬧大了,倡義府會袒護哪一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再良善的人,手上沒有受監督的權力,會發生什麽變化,就可以想象了。

打天下與治天下的沖突,悄然在治下發生,對此類情況,李自成表現的只有不知所措。本質上,他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最擅長的,就是流竄,打遊擊,在征戰中奔波,各方圍剿下生存。

治下變化,李自成當然有所知聞,他的解決辦法就是“動起來”,率將士們繼續征戰,危險困苦中,這些問題自然不復存在,還可遠離擺脫種種繁雜到讓他頭痛欲裂的民政事項。

與他李自成一樣,整個闖營中有民政能力的人少之又少,九成九九九九是文盲的群體,又如何控制指導地方民事?

或許分給他們幾十畝地,讓自己耕種,還可說出個子醜寅卯,然要指導別人,負責治下萬人,十萬,百萬人口的生計安頓,民生發展,就那瞠目結舌,茫然不知所措了。

所以闖營治下,現在是難得的“無為而治”局面,官方宣布不催科、不征糧、給貧民提供耕牛、種子,余者之事,就順勢而為了,也沒有能力深入進去。

這樣的結果,最終只是地方不受控制,各地權力被滲透竊取,然後豪強坐大,而有財富的豪強,又對什麽樣的政權最痛恨?

歷史上李自成在北京一覆滅,治下豪強並起,叛亂無窮,沒有一個府尹、縣令不被殺的,他龐大的地盤,轉眼間就灰飛煙滅了,這也是沒有治國能力的流寇政權必然結果。

當然,眼下的局面只是萌芽,相比大明外地,闖營治下,算得上是清明的,不過李自成總有一種恐懼感,決定動起來。

此時他昌義府的班子都在,丞相牛金星,吏、戶、禮、兵、刑、工六政府侍郎,還有各從事等官。

他們都穿深藍色官服,領子為方,上以雲朵為級別,大點的官員,冠上面還加雉羽,這也是牛金星等人首先強調的改變,新政權必須有新氣象,至少在官服上,要與明廷有所不同。

除了這些文官,還有五營各將,如權將軍田見秀、劉宗敏,制將軍劉芳亮、袁宗第、李過、劉希堯,又有楊少凡、高一功、李巖、宋獻策、顧君恩人等在列。

數日前李過與楊少凡押解袁時中回歸,李自成見之大喜,將袁時中淩遲在襄陽市頭,大大泄了自己心頭之恨,又分別給李過與楊少凡記了功。

此時各將與李自成打扮一樣,皆是頭戴白色氈帽,身穿藍色箭衣,他們雖在戰術上出眾,然戰略上,還是要聽那些軍師文人的。

所以各人只在殿中聽著,聽牛金星、顧君恩、宋獻策等人激烈爭論,為下一步闖營動向紛議不休。

“大王,臣請攻掠北直、山東,然後直搗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