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三策(第2/3頁)

說話的是丞相牛金星,他三絡長須,面目清臒,穿著倡義府官服,神采奕奕,更見風采。他的補子上只有一朵祥雲,冠上有著雉羽,腰上別著犀牛玉腰帶,在倡義府上屬等級最高官服。

雖說他這個丞相只是名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五營各制將軍、甚至果毅將軍都可以不買他的賬。然明面上,各人還是要對他客客氣氣,以舉人之身到了這一步,牛金星是意氣風發,這個丞相也是做得有滋有味。

他大膽提出自己方略,就是直搗京師,他認為,以闖營兵力直搗京師已經沒問題,而且他的私心,也想使自己這個丞相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丞相,而不是地方幾府的丞相。

改朝換代後,更可避免難聽的流賊稱呼,哪個文人,又喜歡背著“賊”的名聲?所以迅速攻占京師,便是牛金星的大膽提議。

禮政府侍郎楊永裕有不同意見,以投降的欽天監博士之身任為侍郎,在朝廷中,就是尚書級別的人物,他同樣意氣風發。也因為久居湖廣,了解湖廣與江南的富庶,所以他的方略就是據留都,斷漕運!

最後便是從事顧君恩的方略,極力否定牛金星與楊永裕之策:“否,否!先據留京,勢居下流,難濟大事,其策失之緩也……”

顧君恩面帶微笑說著,他與牛金星一樣,在相貌上無可挑剔,特別聲線渾厚,頗為悅耳:“……又,直搗京師,萬一不勝,退無所歸,其策失之急也……”

他一口否定牛金星與楊永裕之策,說得二人面色一變,他仍然神色恬淡的說下去,似乎否定二人之策,只是尋常一句話罷了。

他緩緩道出自己的方略:“不若先取關中,為元帥桑梓之邦,建國立業,然後旁略三邊,攻取山西,後向京師,進退有余,方為全策!”

嗤的冷笑聲音,也不知是牛金星發出,楊永裕發出,或是別的什麽人發出。楊永裕臉上帶著笑容,眼中滿是冰冷,他首先質問:“敢問顧從事,本府方略,緩在何處?”

楊永裕滿臉笑容的說著,語中還有提醒他身份的意思,自己是禮政府侍郎,他只是區區一個從事罷了。

顧君恩並不急迫,他擅長揣摩,深深了解闖王與闖營各將內心所想,心有定計,更為從容不迫,他微笑說道:“大明核心在江北,不言江南河網密布,我師不擅水戰,想要攻占江南,要耗費多少時日?此間時候,讓朝廷緩過氣來何如?退一萬步來說,便是攻占江南,然我師勢居下流,以南伐北,又豈是易事?明太祖之事可一不可二。”

“驢球子,江南、湖廣、江西什麽都不好打!”

這時劉宗敏用力拍著自己大腿說道,緩不緩再說,江南河網密布卻是說到他劉宗敏的心裏。

正月時那場戰事讓他心有余悸,當時他們闖營萬船攻打武昌,好好的天氣,江上就突然起了大浪,他的部下活活淹死不少,連他劉宗敏都差點掛了,思之怎不讓人心驚?

“劉爺說得是。”

五營各將劉芳亮、袁宗第、劉希堯等人紛紛說道,臉上都帶著恐懼的神情,他們常年策於馬上,平原上可以玩出很多花樣,一對河流水網,那就一展莫籌了。

正月那場戰事,不說劉宗敏心有余悸,他們一樣心中深深恐懼,那場渡河之戰嚇破了他們的膽,大風大浪的威力,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渺小。

緩不緩也再說,河流密布,出行都靠船,他們這些北兵哪受得了?而且他們闖營威力在馬隊,到了江南怕要盡數變成步兵了,萬一被官兵堵在哪裏,那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竄都無處竄。

李自成點點頭,老實說,他對去什麽江南沒興趣,湖廣離家已經夠遠了,還要跑到更遠的地方去?

楊少凡不語,李巖想說什麽,最終還是閉口。

依他的想法,打仗打的就是錢糧,據有富足的江南,才有實力一統全國。然各將異議,文武大元帥也沒這個想法,江南河網密布,闖軍不習水戰也是事實。

還有一點是李巖知道的,江南武人勢力沒有江北這麽跋扈,還由文人文官在主導,基本的秩序還在,官兵雖惡,不會若左良玉等這麽惡,剿兵安民的基礎便失去了。

而且江南豪強多,高墻深寨,地方鄉勇守護鄉梓賣力,那方百姓日子好過些,饑民少,大軍也失去群起響應基礎。那每下一城一寨,怕都要經過激烈的戰鬥,能不能攻下江南,確實未知。

如湖廣這樣的情況太少見了,每下一城都有人開門,仗打得比河南等地還容易,這就是左良玉作惡的結果,別的地方,怕沒有這種理想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