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督查專員(第3/4頁)

堂內坐著的葉惜之、符名啟、鐘榮人等都是動容,大將軍之言,這是大慈大悲,大仁大義之心。

李邦華與朱之馮也是胸中浪潮激湧,沒想到王鬥說出一番這樣的話來,宣府鎮能走到這一步,實是必然。

張貴與田昌國則羞臊沉默。

王鬥最後看向李邦華:“邦華公,你曾為都察院左都禦史,在監察之上頗為擅長,本官就任你為督查專員,巡視利病。凡都護府廠坊各處有不依律法,虐待工人,剝削工錢,倚恃挾制,又不依律法排放,防汙者,皆可過問,體審的實,該罰的罰,該整頓的整頓……”

不是說未進入現代,就沒有行業汙染,事實上,就算現在大明各地的煤礦、鐵礦、紡織等業規模不大,一樣出現了汙染的端倪。

明清時期,因為多燒煤炭,就有些城市出現了空氣汙染,甚至出現霧霾。有些煤礦鐵礦,常年煙塵籠罩,大量的有害氣體與煙塵排出,飄浮在大氣上。

光緒年間,嘉定連下鹹雨,植物黃萎,上海出現連續的鹵雨、黑雪,導致當時疫喉連年爆發,就是因為當時上海上空常年煤煙繚繞緣故。

很多生活在上海的民眾,也兩個鼻孔終日充塞著烏黑的煤灰,家中門窗只要大開,不消片刻功夫,桌上榻上就薄薄地鋪著一層煤灰,所以當時很多人得肺病。

大明工礦業發達,附近有煤礦鐵礦的村鎮,一樣不能幸免於煤煙的汙染,礦場上出現的粉煤灰池、鐵礦渣堆,一樣會汙染附近的山水。

王鬥總在猶豫,日後要不要大規模發展工業,畢竟英國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工業革命時密密的煙囪林立,整個國度望眼看去一片灰塵塵的,整個國家籠罩在一片懸浮有害顆粒的空氣中,一年死於肺病的人不知多少。

倫敦當時稱為霧都,其實該稱霧霾之都才對,就是因為煤炭燃燒產生的硫化物使得大氣汙染極為嚴重,特別倫敦這塊,密集的煙囪是力量,也是死亡之神。

而且,此時紡織業看起來不若後世的汙染大戶,用的大多也是天然染料,危害會小於合成染料,其實一樣存在廢水汙水排放問題。

因為紡織要印染漂練,經過練絲、石染、漂練、殘夜排放等多道工序,很多有害物就出來了,特別有些工序會造成鉛沉積,帶入飲水後,水中的重金屬將會對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

所以對染坊等汙染行業,中國歷代就有專門的防汙措施,如宋代,對內染院的排汙措施,便是分割水道成“練池”,然後以練池直接與河道進行交匯,使湍急的河流立時將殘液沖走。

水流平緩處禁止建染坊,也是宣府鎮的規定,然總有商家鉆空子,這些作坊,都屬於要糾正的對象。

“……你可挑選官吏,設立一局司,直接向本侯負責!”

眾人皆是一驚,張貴與田昌國互視一眼,大將軍一句話,民政部權力就流失一部分,這李邦華實是可恨。

不過轉念一想,這樣也好。

李邦華要幹的這事情,純屬吃力不討好,到時得罪一大批人不說,還會落個與杜勛一樣的罵名,而自己等人幹的事,則是光明正氣的一面,很好。

這一瞬間,李邦華也是一愣,他可以想象,自己接下這個職務,若當年自己整頓京營一樣,無數的攻擊誹謗將迎面而來,自己的下場將不會很好。

只是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雖千萬人,吾往矣,自己便是接下這份職務又如何?他也要看看,王鬥對自己支持力度有多大,會不會如當年崇禎皇帝一樣,頂不住壓力後,將自己免官去職。

他正色拱手,朗聲說道:“下官領命,定不負大都護厚望!”

王鬥點頭道:“邦華公放手去幹,本侯是支持你的!”

他又背起手,在堂內緩緩踱步:“有道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有言衣食足而識榮辱,倉廩足而知禮節,現宣府鎮有些人倉廩足了,卻不知禮節,所以本侯欲設儒學學院一座,專門教習那些富了的廠主們,礦主們修身之道……”

他看向李邦華:“本侯親任這個祭酒,由邦華公你任教授,負責具體事務!”

不可否認,儒學在個人修養上,人與人相互關系上,有著極大的教化之用。

外來那些富戶士紳在加入納稅大軍後,這些人的個人修養確實比本地人高,他們聚集的地方,鄰裏之間也較為和睦,他們融入環境後,更會主動的,自覺自願的維護秩序,教化人心。

這是祖宗留下的金山,王鬥豈能放過?所以設立儒學學院,專教人修身養性,便成為迫在眉睫之事,李邦華來得剛剛好,正是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