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督查專員(第2/4頁)

便是在後世的中國,因為儒學不存,沒有環境保護的思想,一樣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王鬥從後世的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八日,來到崇禎七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轉眼間也好多年過去了,然後世觸目驚心之事,一樣忘不了,青山綠水不存不說,恐懼的霧霾,更籠罩全國的各個城市,這便是工業發展付出的代價。

宣府鎮只是剛開始,未來大規模的煤礦、鐵礦、紡織業等行業,更是環境汙染的大戶,恐怕未來等待眾人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迷惘與不知所措。

這還是外在的汙染,而人心的汙染,在商業與資本社會中,更是變本加厲,金錢,足以使人瘋狂,讓一個純樸的人,變得面目全非,自己都不認識自己。

雖然社會要發展,有些事情不可避免,但全民逐利,為金錢瘋狂,並不是好事。

因為將金錢擺在第一,難免失去信仰,精神空虛,導致內心沒有約束,最後行為沒有顧忌,再嚴的法令,也只想著鉆空子,而不是去遵守,物質生活再豐裕,一樣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特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宣府鎮,還有以後的大明,都將處於資本積累的原始階段,種種瘋狂之事,可能王鬥自己都不忍卒睹。

但自己來自未來,很多彎路還是可以避免的,既然上天有機會讓自己回到大明,就盡量做得好一點。

李邦華與張貴等各執一詞,各說各的理,雖都有對錯之處,然環境與發展之間關系,不容忽視,早做也比晚做好。

而且現在宣府鎮確實出現了奢侈之風,很多還是不理性的消費,雖然適當的消費很有必要,可以增強內需,有對比才有動力,也可以刺激人的奮發之心。

然必須有一個度,需得適當,否則別人看在眼裏不是奮發,而是嫉恨了,這不利人心的凝聚。

也不可否認,宣府鎮一些新興富戶確實得意忘形了,畢竟幾年前他們還是窮軍戶,現在有了錢,一時之間就不知該怎麽花,轉到炫耀與攀比上去,成為十足十的暴發戶。

三代而出貴族,物質容易跟上,精神上卻很難,暴發戶有時種種作派,不免讓人厭惡,也很容易敗壞社會風氣,增多幸進之徒,而不是踏實之輩。

王鬥自認對新時代的教育還是得力的,從學堂出來的青少年個個人品端正,品學兼優,就算有些小問題,增補一下便可,但對他們的父輩兄長……

王鬥想著的時候,又聽李邦華說許多礦主廠主為了減少成本,極力壓榨工人,甚至拐騙暫住籍,他們也是漢人啊,難道就因為不是本地人,就活該被壓榨,甚至活活累死?

王鬥聽得心中更是一凜,一系列自己了解的資本主義罪惡湧上心頭,宣府鎮也開始了嗎?

然後聽張貴惱怒的道:“廠礦幹活,哪有不累的?相比大明余處,他們還有養家糊口的機會,你看看宣鎮外的人,活得什麽樣子?……再說了,天上不會掉白面饅頭,想不受累不幹活,就不要來宣府鎮好了,大把的人搶著要他們的活計……”

田昌國也是冷哼道:“宣鎮律法還是很嚴的,違抗法令者,都將受到懲罰……雖然有些廠主也是好心,認為工錢太高了,就少了雇傭的機值,讓別的進入鎮內流民沒飯吃……但是,律法就是律法,我們商司這邊,也是抓到一個罰一個,決不手軟,令廠主們不敢無視大將軍的威嚴,總的來說,還是瑕不掩瑜的……邦華公是何用心,就這點小事,也值得放到大將軍面前來說?”

“夠了!”

王鬥擺了擺手,制止住各人爭吵,他看著窗外雪落如麻,幽幽說道:“記得當初立靖邊堡時,王某就有這個心思,要讓治下百姓個個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現在更有目標,就是我王鬥不但要讓治下百姓吃飽飯,能過上好日子,還要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他轉過身來,負手在堂內踱步,目光掃向各人:“吾分數籍,是讓治內上下有序,流水不腐,戶樞不螻,有自己的前行動力。但不是說高的戶籍,就可以欺壓低的戶籍,也不是說漢籍,就可以比暫住籍更高貴。律法上,是一視同仁的,雙方在尊嚴上,也是相同如視的。漢籍做錯事,一樣會貶入夷籍。暫住籍、夷籍有歸化之心,最終也會成為漢籍!”

他淡淡道:“這是一個能者上,劣者下的階梯,是對能力與財富的尊重,但不是身份的象征。聽到有廠坊主欺壓工人,吾很痛心,雖然宣鎮外有大把的百姓活不下去,但這並不是廠主就可以壓榨工人的借口。入了宣鎮來,不論拿到何籍,都是我王鬥治下子民,便是暫住籍,也不能讓他們為了養家糊口,為了份吃飯的活計,就奴顏婢膝的活得象條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