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2/4頁)

副課別的都好,就是禮儀這課,讓許多學生頭痛。

不過禮不可廢,禮儀,可以使得人有修養,有教養,後世這個已經廢了,學西人那一套,又搞得不倫不類,就象沐猴而冠,有鑒於此,王鬥對禮儀課的要求還很嚴……

李邦華默默聽著,通過趙校長的介紹,一個個人品端正,品學兼優,文武雙全,能寫會算的學子不斷從學堂誕生的形象在他腦海中成形,便若王鬥說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才是國之棟梁啊。

現在大明的教學確實是走入畸形了,歷朝還有講君子六藝的,但現在只注重科舉,士子們皆埋頭書卷經文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不說六藝,便是射禦書數皆被視為小道。

明算、明法諸科士子更升遷艱難,地位低下,如此出來學子個個文弱不堪不說,還不通實務,這又如何治國?

也因為“偏科”嚴重,接王鬥說的話,未中舉得官者,大部分也是謀生能力低下,秀才士子所以又有“窮酸”的稱號,而在宣府鎮,有一技之長者,卻是如此的受人敬重。

不說國文,如通算術者,通律法者,通禮儀者,通樂韻繪畫者,或許在別處窮困潦倒,但在宣府鎮,卻可以輕而易舉的謀生,個個過上優越尊貴的生活。

隨著宣府鎮教學的擴大,教師科目越細,對這些人才要求還更為廣泛,各人沿著自己道路不斷往前攀登,一樣可以如儒學一樣達到巔峰,放在大明很多地方,這是不可理解的。

“此為士子之盛。”

李邦華心裏想著,作為讀書人,他當然願意學子士子個個過上體面的生活,然因為儒學經文獨盛緣故,大明別處便是一個私塾先生職位,也有一大把的破落秀才爭搶,就業範圍太狹窄了。

也是一窩蜂的害處,便如後世一古腦兒都去學計算機,結果很高端的計算機人才貶值再貶值。

在宣府鎮,這個問題完美的解決了,李邦華心想,這便是王鬥說的多分階層職務吧,往日落榜士子只能應聘私塾,教一些經文,現在卻有這麽多選擇。

他也明白了宣府鎮為何機會這麽多,士民工商,皆可有自己的活路。

而且,這還是小學,李邦華聽說宣府鎮中學還開始教習正式的歷史、地理、物理、化學、農政、工商、政治等課目,需要的人才就更多了。

……

校長賣力的介紹,其實他是看李邦華與朱之馮風度翩翩,一看就是大師級人物的樣子,有意將二人留下來,教國文是當然,最好一個又教音樂,一個又教美術繪畫。

眼下學堂物資方面還好,每天早餐可以保證學生們一個雞蛋,一杯豆漿,就是學校的教師不多。

他自己就身兼數職,還親自給學生上音樂課,但他沒什麽音樂細胞,每次上音樂課,只能給學生們吼軍歌,這兩個一看就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人才,豈能放過?

校長一心盡力為教育的偉大風範,深深感染了李邦華與朱之馮二人,雖然他的職務比起李、朱二人差得遠,但他人格品德卻不容置喙,這不是地位高低就可以抵消的。

二人相視苦笑,一時之間,都有留下來的沖動,一生為名利權位國事奔走,然這小小的學堂之地,卻如此的潔凈,有若桃源潔地,心靈避風港灣處,讓他們深深觸動。

最後盛情難卻,二人同意,閑時會過來給孩子們上上課,校長才心滿意足的裂開大嘴放過他們。

他熱情的給二人引路過去,明倫堂本為學子們讀書之地,現在是教師的辦公室,畢竟往日一個縣學不過幾十人,現在一個鄉學就幾百人,明倫堂怎擠得下?開辟專門的教室,成為必然。

此時廣闊的操場上滿是學子,今日是射禦課,大小孩童,全聚在平場上,低年級練習隊列,高年級練習劍術,銃術,拳術不等。

“跨左……”

“嘿!”

“刺擊!”

“嘿!”

眼前劍光閃閃,一個班的學子都在練習劍術,頗為壯觀。

這些高年級學生,個個束發,身著青色勁裝短打,極有英武之風。

而在他們前方,一個冷峻的劍士背著手,口中不斷喝著號令,依校長介紹,這名老師原來是一名刀客,外號齊一刀,在天津一帶頗為有名,後入宣府鎮來,考中劍士,被學校聘請過來。

如他們這些外來刀客,劍客,入宣府鎮後,除入鏢局做事外,很多還進入教育系統。

“霍!”

“哈!”

路過劍陣,又一片整齊的拳陣。

又一個班的高年級學生,喝著號子,踏著步伐,不斷的出拳收拳,卻是在練習拳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