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孫傳庭(第3/4頁)

二人又談起很多,這些年的剿賊之事,讓洪承疇體會最深的,便是“民亂起於饑寒”,若有糧食在手,剿滅一處流賊,便安頓一處地方,闖賊也不會屢滅復興,他凝重道:“不知白谷有何良策?”

孫傳庭說了,洪承疇大驚失色,他顫聲道:“此有違我聖門仁恕之道,萬萬不可……白谷,你若如此,將萬夫所指,身敗名裂啊,想想到時一樣劾者如雲,你……”

他心急如焚,想要說話,卻覺一股又腥又熱的東西湧上自己喉頭,又極力吞咽下去,他身體搖搖晃晃,顫抖的指著孫傳庭,終於再次說話:“……萬萬不可!”

“有何不可?”

孫傳庭猛地擡頭,他大吼一聲,直盯著洪承疇,眼中滿是冷厲之色,森寒的聲音更仿佛一字一頓,從胸腔中擠出來:“此些從賊之輩,有何不可?”

他眼中閃著幽幽的光芒,話語中帶著一些最深沉的東西:“有道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為了大明,我孫傳庭便是身敗名裂,橫屍荒野,又有何懼?”

……

從京師出來後,此時跟在孫傳庭身邊的,除了一些護衛外,便是這些年招募的幕僚。與孫傳庭一樣,他們都對當前局勢十分關心,常常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個個都是有大志之人。

這些人還是他危難低潮時結識,孫傳庭精心挑選的結果,人品上信得過,非是京師中那些新近趨炎附勢之輩,孫傳庭也將他們作為自己的幕府架子看待。

孫傳庭回轉陜西,當然不會坐橋子,也沒有打出儀仗,而是一路策馬急行,有時甚至還在馬上打瞌睡,他要盡快奔回陜西去,只在京中留下一些親隨幕員操持後續。

眾幕僚終於待得孫公起復,可以一展胸中所學,個個非常興奮,不顧疲勞,一路盡隨孫傳庭鞍馬奔波,沒有一個人感到疲累。

進入宣府鎮時,他們這行人當然要檢查證件,不過孫傳庭在宣鎮時久,早已習慣,對此制度還非常贊賞,認為這是宣鎮紀律森嚴,上行下效的根本。

甚至在進入關卡時,還與守關軍官開幾句玩笑。

他起復的消息傳得飛快,此時守卡軍官早已知曉,也因為孫傳庭經常出關入關,二人早已相識,該軍官還向他恭賀幾句,不過孫傳庭微笑著要給賞銀時,他微笑著拒絕了。

因為早年時深受其害,王鬥痛於門房關卡之弊,所以選擇這些人時,很注意挑選那些有新思想,有良好前景,且身份地位較高的人。

這些人在靖邊軍中,身份較貴,又身家豐厚,加上嚴格的監督與懲罰制度,自然抵制誘惑能力大大增強。

這很好理解,有大好前程,又身家百萬、千萬的人,自然對十塊,一百塊的賄賂不屑一顧,更不會因此壞了自己前途。相反來說,一個月拿著五百塊,一千塊工資,便是面對一包煙的賄賂,很多人都怦然心動。

對此制度,孫傳庭一樣非常贊賞,尋思自己到了陜西後,也要如此辦理。而他去京師前,早已辦理了通行證,此時還沒有過期,因此短短時間內,就與眾幕僚通過了關口。

宣府時報報導的事情,他們當然也有看到,眾人或贊同或有異議,一路爭論不停,特別晚上在驛站歇息之時。

對眾幕僚所言宣府鎮有可能向冗政冗吏方向發展,孫傳庭斷然否定,並對此政贊不絕口。

他道:“皇權不下鄉,此乃國朝財力匱乏之根本所在!”

他道:“地方掌控無力,不得不依靠士紳大戶承攬賦稅,此輩與胥吏內外勾結,轉嫁負擔,甚至瞞報戶口,官府稅收越少,小民負擔越重。國初稅收尤有米麥近四千萬石,現才有幾何?皆是裏甲制廢黜,魚鱗圖冊與黃冊淪為空談之故!”

“現國雖大,卻虛而無力,便若手足癱瘓之病人,加之宗族把控,豪強坐大,官府越發虛弱。反觀宣府鎮,保甲制層層嚴密,如臂使指,任是軍官士紳,無人可逃賦稅,此為小而堅實,地方吏員得力之故!”

孫傳庭朦朧意識到,鄉間自治,是眼前一切積弊的源頭,地方勢力一大,政府力量不免縮減,引發的,便是財稅機器倒退,應交稅糧越少,在這個時代,真是要命的事。

所以對地方之事,寧可過嚴,也不可過寬!

這也是他在宣府鎮考察幾年的結果,對宣府鎮上下一體,還有個強力的稅收機器,他非常羨慕。

而且他也認識到,沒有個統籌全局的財政中樞,也是大明眼下財政亂局的原因之一,地方有地方財務,中央有中央財務,盤根錯節,很多錢稅,就在運輸路上浪費了,或被各方吞沒了,連查都沒處去查。